02/10/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流拍事件 港府有責

政府拍賣兩幅住宅地,但結果迥異。粉嶺地獲得發展商熱烈競投,以高出五月份同區另一幅住宅地呎價20%成交;柴灣地卻在沒有人承價情況下收回。流拍事件引起市場猜測,是否土地供應已達飽和?我認為不宜妄下判斷,流拍源於柴灣地本身因素,應與整個大市無關。

競投激烈後市俏

粉嶺地以平均樓面地價3,029元成交,創出同區新高,較同區二手現樓貴,麵粉貴過麵包,且競投過程激烈,43口競價始落錘,證明發展商認同樓市對該類住宅後市看好。但為何同一批發展商對同時出售的柴灣連城道地皮無興趣?原因可能包括:

(1)景觀欠佳:地皮附近有墳場,另有多個高層屋苑包圍,將來新樓景觀有局限。

(2)小地皮、大斜坡:賣地條款要求買家需負責一幅面積約為地皮兩倍的斜坡的鞏固及保養工程。斜坡工程造價貴、施工期長,項目潛在風險增加。

(3)綜合因素降低項目可行性:地皮鄰近墳場是客觀事實,且令樓盤無法包裝豪宅化,直接令預計落成後售價大幅下調,銷售期亦可能拉長,加上上述斜坡因素,削弱整個項目的可行性。

推地應嚴格挑選

政府不必因為柴灣地流拍而改變目前的土地供應方針。但事後檢討,柴灣地並非一無可取,起碼離港鐵站不遠,可考慮修改有關賣地章程,讓買家把鞏固斜坡的工程造價從地價中扣除,或者大幅調低拍賣開價,然後再推出拍賣,市場或會有承接。

無論如何,今後政府在主動推出地皮拍賣時,應該更嚴格地挑選一些市場確實有需求的用地。同時,應檢討賣地章程有否過苛的條款,以避免再次出現流拍。

世紀21營運總監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