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政府樂見樓市有泡樓價再升?

政府拍賣兩幅住宅地皮以遠高於預期的價格成交,市場的普遍反應除了大嘆跌眼鏡之外,更直指最新推出的遏抑樓市措施無料到、財金官員被賣地成績摑一巴掌。對於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不妨用一個全新角度來審視,政府真的希望樓價下跌嗎?答案是未必!財金官員宣布新招時明言,只是要降低樓市泡沫風險;金管局收緊住宅按揭門檻,着眼點只是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所以樓價下跌絕非出招的目的,炒風迅即重燃不應令人意外。

如要作一個較形象化的比喻,政府今次所做的,大概就是類似內地調控樓市只為「遏抑部分城市樓價上漲過快」,並非必須推倒樓價。試想想,現時內地大城市的平均樓價升幅只是放緩,中央已無意再推新的調控措施。內地是半計劃式的市場經濟,要設定樓價跌幅目標易如反掌,中央尚且不打算這樣做,特區政府又哪有這種膽量和能耐呢?

樓市的特別之處是複雜多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共冶一爐,可以概括為兩方面。其一是居住需求,視買樓為消費,要量力而為,不敢或無力高追。其二是投資需求,把物業視為一項資產,期望資產升值,不怕高買高賣。兩種需求並非均衡,會受市場供求、資金及利息等因素影響而經常改變,否則又怎會經常聽到「用家變炒家、長揸變短炒」呢?

很明顯,單靠市場力量是不可能自發地平衡居住與投資需求,必須要把兩種需求分拆,居住歸居住、投資歸投資,才有平衡可言。理論上,多推地皮拍賣的確能增加未來的住宅供應,但何時起樓、起甚麼樓、賣甚麼價錢,絕非政府說了算。相反,如果在推出地皮時先行「限呎、限價」,甚至限制將來轉售,便是真正把居住與投資需求分開處理,但政府並沒有這打算。

從這個角度來拆局,便可清楚看到政府並不反對樓價再升,而樓價下跌則肯定不在考慮之列。道理很簡單,限制新盤樓花摸售、收緊按揭門檻,目的只是把一部分投資者或炒家趕離場,留下來的依然可以利用住宅的投資特性賺錢,只要泡沫不太誇張,長期存在不是問題。如果真是這樣,又怎能期望在政府出招之後,樓價會應聲下跌呢?

當樓市是由投資需求主導,便會繼續受市場流動性及利率環境主宰,再加上土地供應有限,造成物以罕為貴,樓價想跌也非易事。當然,很多專家已警告,目前的超低息及資金氾濫屬於不正常,但只要炒家「數目有限」,政府是不會有太多阻撓。舉個極端例子,假如市場上只有兩名炒家,不斷互相買賣,一樣可以把樓價推上天,當遊戲玩不下去,也是兩個人的事,談不上有系統性風險。政府為樓市降溫,由始至終就是抱着這個想法,難怪每次出招後,均是樓可以繼續炒,要上車的勿抱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