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出招降溫見步行步 港樓政策市難平穩

雖然特區政府官員從不承認住宅市場已形成巨大泡沫,卻突然連環出招試圖為樓市降溫,反映樓價升勢已與現實脫節,社會怨氣瀕臨爆煲,不得不做點事,否則政府又怎會像連珠炮發一樣。一方面主動推出土地拍賣,另一方面又限制樓花轉手,還把六成按揭門檻收緊至價值一千二百萬元的物業及所有非自住物業,打擊對象已從傳統豪宅,擴大至樓價相對較低的新進豪宅及大中型單位。

綜觀這幾招,不難拆解政府的思路,重點自然是增加未來的供應,否則也不會主動拍賣三幅中小型住宅地皮,還事先張揚會擴大下一年度勾地表規模。不過,遠水難救近火,於是便藉着增加炒樓的難度,禁止以確認人或提名人轉售樓花,而金管局亦配合收緊按揭門檻,變相增加買樓的機會成本。政府的如意算盤顯然是先為熾熱的樓市降溫,再等供應慢慢增加,好讓遠水救近火,而矛頭更在有意無意之間指向新盤市場。

今次出招的力度比以往來得大,但仍然不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通病,沒有對症下藥。正如財金官員所說,本港樓市泡沫風險有增無減,除了因為不正常的低息環境之外,還有就是熱錢大量湧入。究竟錢從何處來?根據一些發展商及代理自行公布的數字,內地買家往往佔兩三成,甚至更多。眾所周知,內地有資本管制,如果有買家打正內地旗號拿巨款買樓,是否全部均不會牴觸內地法規呢?政府似乎從沒關心內地的金融安全。如果不從源頭入手,把樓市泡沫歸咎任何一方均會有失偏頗。

無可否認,一手住宅定價有指標性,是二手市場的重要參考。近年新盤開價愈來愈高,原因是本港樓市愈益趨向豪宅化,歸根究柢是多年來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所致。當供應有限,市場的發展方向就是從增添「附加價值」入手,以大單位為主兼具豪華用料,為物業增值,所以新盤豪宅化完全是市場力量使然,要怪就怪政府一直漠視樓市斷層,多年來拒絕增加土地供應。

現在財金官員提出主動拍賣中小型住宅地皮,大有臨急補鑊、照顧小市民置業的用意,可惜為時已晚。一方面是三幅地皮之中不乏在勾地表內長年無人問津的倉底貨,對上車一族有多大誠意實屬疑問。另一方面,樓市豪宅化是市場自發形成,要走回頭路重返十多年前的水準,恐怕強人所難。如果一手上車物業的確一去不返,市場真空便與投機炒賣無直接關,政府應該另找途徑滿足上車需求。

最後,出招時機和方法同樣值得商榷。政府每次推出所謂的降溫措施,總是平地一聲雷,更不會具體講明如果招數不收效,將來有甚麼後續措施,根本就是見步行步,缺乏全盤部署。如果沒有清晰的階段性政策指引,講明將來還有甚麼後着,又怎可能營造有效的市場預期呢?樓市肯定要變成赤裸裸的政策市,置業有如賭政策,必定造成樓市不是驟熱便是驟冷,結果是樓價大上大落,與樓市平穩發展的目標相去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