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投資氾濫現惡果 中國外貿須減速

內地七月份進出口額連續第二個月刷新紀錄,貿易順差更擴大至二百八十七億美元,遠超預期,中國經濟面臨「第二次探底」的講法,已經不攻自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外貿再度成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愈來愈大,恐怕連政府官員亦未必預計得到,卻合乎情理發展,因為這是拜過去一年多的投資氾濫所賜,如果再不及時糾正,讓外貿增長減速,肯定後患無窮。

一些內地官員曾說進出口超出預期,是受去年的低比較基數影響,下半年難以樂觀,真是廢話!其實,只要看看進出口實際金額,低基數效應根本不成立。七月的出口額超過一千四百五十五億美元,是歷史新高,相比金融海嘯前的二○○八年八至十月,有過之而無不及。進口亦一樣,七月接近一千一百六十八億美元,同樣高於金融海嘯前,相比今年三月的歷史高位僅低二十五億美元而已。由此可見,進出口的強勁增長是非常實在。

另一方面,雖然歐美經濟停滯,但中國對這些地區的貿易還是快速增長。今年首七個月,中歐雙邊貿易增加三成六、中美雙邊貿易增加三成,繼續是順差的兩大重要來源。在進口方面,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累計三百一十四億美元,增長一倍;對東盟的逆差更急增近十八倍,達七十五億美元。這些數字進一步表明,中國的外貿格局已經回復原來面貌。

發達經濟體明顯弱不禁風,環球貿易也未回到海嘯前,為何中國外貿能成為逆市奇葩呢?答案很簡單。中國的產品排山倒海湧向國際市場,令競爭對手出局,成功擴大市場佔有率,帶動外貿增長。那麼巨大的產能又從何而來?正是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觸發的投資狂潮,除了在各地大搞基建,還推出包羅萬有的產業振興政策,令企業產能不斷膨脹,內部需求無法消化,只好大量出口。

這絕非無的放矢,中央自去年開始三令五申限制重工業開發新項目,結果屢禁不止,今年上半年鋼材出口增加八成三,焦炭出口增近六倍。此外,汽車及家電受惠補貼換新政策,企業大規模擴產,中國更一舉成為全球汽車龍頭王國,可是內部需求已經飽和,如不把產品賣到海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中國企業的整體耗能效益偏低,以此支持強勁出口,無異於自殘身體,難怪工信部史無前例下令關閉逾二千家所謂的落後企業,但又有多少會乖乖聽話呢?如果強勁的出口是靠搶佔市場份額得來,肯定會造成更多貿易摩擦,印度最近推出所謂的中國企業黑名單便是一例。還有貿易順差擴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是逃不了,人民銀行不久前才宣布增強匯率彈性,恐怕今次真的要彈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