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撥備療傷步入尾聲 賺錢能力尚待突破

四年前的八月,歐美信貸開始緊縮,是一年後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前奏。每逢爆發金融危機,銀行業必定首當其衝,重則關門結業,幸存的亦受到重創,需要長時間療傷。經過幾年時間,那些沒有在金融海嘯中消失的銀行,逐漸復原。由於銀行業的表現與經濟是一體的兩面,業績好壞完全是經濟的倒影,現在只能確定銀行的傷勢好得七七八八,賺錢能力尚欠有力保證。

滙控昨天派發中期成績表,為本港上市大型銀行揭開公布業績的序幕,由於業務跨越全球,正好用來審視環球經濟形勢。滙控上半年除稅前利潤為一百一十一億美元,增長超過一倍,落在市場預期的中間,可以說不過不失,而利潤急升主要是拜期內貸款減值及信貸風險準備大幅減少六十四億美元所賜。經過幾年療傷,撥備已撥得差不多,表面上利潤有可喜增長,實質卻與一些製造業靠補充庫存推動盈利增長有些相似,對業績的刺激屬一次性。

此外,滙控各個地區的貢獻亦與環球經濟變化脗合,並沒有令人意外之處。香港及亞太區仍然是火車頭,佔整體利潤超過五成;歐洲的貢獻不過不失;至於中東及北美仍然乏善可陳,尤其是北美依舊是撥備重災區。這個利潤貢獻分布在未來一段時間仍難有太明顯改變,因為美國和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利潤增長主要還得靠減少撥備。

如果說亞洲經濟一枝獨秀,成為跨國銀行的盈利泉源,那麼香港便是重中之重,這個彈丸之地已佔滙控整體利潤兩成六。如此矚目的成績是伴隨着風險而來,根據香港滙豐銀行的業績報告,香港及亞洲區的住宅按揭貸款在上半年淨增加二百八十多億港元,工商業及國際貿易貸款則增加近千億港元,與市場一致看好亞洲區資產及貿易是一致的。由於整體淨息差呈向下趨勢,盈利無疑是來自做大整盤生意,有薄利多銷的味道,可見機會與風險並存。

過去半年,新興市場表現比預期好、美國經濟有增長、歐洲及時阻止債務危機惡化,都是不爭的事實,從銀行業的表現可以印證,但業績只是一面「倒後鏡」,景象已成過去,對未來並不能提供任何有保證的預測。相反,銀行業的盈利能力能否有突破,最終還是看經濟。

展望下半年,一些趨勢明顯對銀行業不利。首先,企業及個人對前景的信心仍然未夠穩固,歐美尤其值得憂慮。其次,各地刺激經濟的藥力消散,美國及新興市場製造業皆有放緩及停止擴張的迹象,製造業由補充庫存帶來的增長放慢,同樣的道理也適合審視銀行業減少撥備的效果。當然,這些負面因素並非預示會爆發另一場危機,但經濟增長稍有停滯,對銀行業絕非小問題,半年後在滙控公布全年業績時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