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市場有危多憂患 銀行壓測難取信

歐盟公布對九十一家大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大致同外界「賽前預測」相去不遠。歐盟本意是透過壓力測試,釋除外界對歐元區銀行業的憂慮,但市場一直懷疑,歐盟刻意設定「低標準」,讓壓測結果看起來體面些,以達到釋除憂慮的效果。這種懷疑揮之不去,大大降低了壓力測試的可信性,達不到歐盟期望的效果。

處於後金融危機的市場,就是那麼一回事:壓力測試結果正面,市場不願置信;壓力測試結果負面,市場又引起恐慌。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歐盟對銀行的壓測,即如早前在金融危機中,美國銀行業的壓測,市場也一樣疑竇深重。

壓力測試缺乏可信性,是因為沒有足夠透明度,壓測可能觸及銀行較敏感的商業數據,由此成為難以提高透明度的障礙。對此「先天不足」市場難免猜測,接受壓測者希望過關,主持壓測者也希望更多銀行過關,於是壓測的標準降低可兩相遂願,但是市場成為受蒙蔽的犧牲品。市場揣測業界敢於採取低標準,是因為抱着「超常壓力並不一定真的降臨」那份僥倖想法。

不過,市場往往憂慮有據。以內地銀行自恃樓價跌三成照樣安然無恙為例,有專家認為,根據一項研究,十個國家十一次房地產跌市,如前兩年扣除通脹樓價上漲超過兩成,隨後兩年又下跌超過一成半,這些國家就出現銀行危機。

究其實況,另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壓測仍然不過是壓測,相對市場的真實動態,畢竟只是靜態、抽象的推演,當中隱含的假定,往往未包括市場的情緒反應,例如樓價跌超過兩成時,市場會否恐慌而出現異常的拋售?一旦出現,銀行「壓力」可以完全不一樣。這說明壓測可能本就先天不足,不管是決策者還是投資者,都不可以盡信,決策者對壓測態度適當保留,尤為重要。

就在歐洲對壓測爭議聲中,巴塞爾委員會理事會討論加強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的監管建議。受G20所託制訂銀行資本規則,委員會建議將部分類別資產,剔除計算銀行資本金。然而歐美日銀行訴求紛呈:歐洲有銀行要求,持有其他金融機構少數權益計入資本金;美國有銀行主張,按揭債務管理資產納入資本金;日本有銀行反對,剔除遞延稅款借項。外界預計,巴塞爾最終被迫順應訴求稍加放寬。

銀行訴求紛呈,可解讀為對巴塞爾原訂資本要求,各國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銀行在資本充裕與「踩紅線」之間,更偏向於接近「踩紅線」,要有一些寬免或遷就,幫助其「達標」。銀行資產游走於「踩紅線」水平,難免令市場對銀行承受壓力,始終將信將疑。正因為這一潛在的疑慮,銀行管理者對銀行進行壓測,要取信市場的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