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印銀紙對症下藥 伯南克不應遲疑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真的「一言興市、一言喪市」嗎?他在國會聽證會上形容當前的經濟形勢是「不尋常地不明朗」,卻沒有提出會採取甚麼即時行動來刺激經濟,一切仍在研究之中,據說因而令市場大失所望,股市應聲下挫。其實,投資者只是找藉口而已。試想想,如果伯南克急不及待公布新的救市措施,肯定會被詮釋為經濟比想像中差得多,投資者又會被嚇倒,股市還是要跌。

但話得說回來,伯南克故意模棱兩可,對是否需要出招猶豫不決,又的確「抵鬧」!在金融海嘯爆發後,擴張性財政刺激政策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雙管齊下,目的是阻止經濟陷入蕭條,而最理想的結果是令經濟重拾升軌,並且自行延續下去。可惜經濟增長並未形成良性循環,反而有掉頭回落的迹象,現在不對症下藥,還待何時呢?而且現時已有一些客觀條件,有利於重啟量化寬鬆,大印銀紙。

首先,貨幣流動性減慢。美國的零售消費已經錄得連續兩個月下跌,新屋及二手房屋銷售亦不濟,這兩項正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反映大眾不肯花錢。此外,數據顯示家庭負債連續多個月收縮,銀行在金融改革的新法規未明朗前,放貸非常審慎。由於在需求及供應層面的流動性均轉弱,必須依靠政策填補,否則「第二次探底」是無可避免。

其次,通脹既非近憂亦無遠慮。由於量化寬鬆政策無異於印銀紙,貨幣供應增加,自然令人擔憂出現超級通貨膨脹。不過,目前美國的通脹率已經很低,說得好聽一點是極度溫和,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通縮近在咫尺。事實上,通貨收縮與消費收縮是一體的兩面,代表着無人花錢,只好減價促銷,一旦形成趨勢,經濟不萎縮才怪。既然通縮比通脹風險更高,又何須害怕印銀紙呢?

第三,美國債市並不抗拒政府再出招刺激經濟。量化寬鬆與財政刺激,都會令國債規模膨脹,債券供應增加理應會令投資要求更多風險補償,導致孳息抽高,一旦發債過度甚至會打擊市場信心,這正是「歐豬」國家的遭遇。不過,美國的赤字爆升並沒有造成恐慌,避險吸引力不減反增,畢竟現在投資者要比較的只是哪個國家的債券「不太爛」。不愁沒有買家,不是等於開了綠燈嗎?

不過,伯南克似乎仍是顧慮重重,他特別提到短期的刺激經濟措施與長期的財政紀律兩者同樣重要,好像很有道理。這種講法是否似曾相識呢?內地的財金官員最喜歡說既要這又要那,例如既要維持連貫性,又要保持靈活性,但事實證明左右逢源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到頭來只會令經濟政策搖擺不定,產生更大的不明朗。歸根究柢,經濟要先活起來,才有條件解決長遠的財赤問題,明白了不可能兩全其美,面前的選擇不是很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