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中美復甦皆放緩 決策困境並不同

世界經濟復甦形勢開始走樣,繼中國的製造業指數報憂之後,美國的經濟數據也露出衰敗的模樣,有點落難不離彼此的特點。在復甦之初,全球頗有寄望的還是中美兩國,能在後危機時期煥發增長動力,成為世界雙引擎,尤其歐洲危機爆發後,更強化了這種指望,現在所顯露的情勢,大有哪一個都無法指望的局面。

實際上,早在美國數據逆轉前,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復甦動力已出現衰竭症候。全球製造業增長六月再次放緩,一是製造業產出回落到去年十一月以來最低水平的增幅,日本、英國、澳洲出現下滑,產出略為回升的歐元區,也按月大幅放緩;二是新定單指數繼續放緩,美國降至八個月的低點,歐元區進入一年最弱的增長,亞洲一年最低,英國降至七個月低位。

情況顯示,製造業減速的症候已十分強烈,全球的需求,與普遍的去金融化,重返工業救國形成巨大缺口。令人擔心的反而是中美兩國的政策認知,齊齊迷失於復甦的虛緲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應經濟放緩時表示,既要擴大內需,又必須穩定外需,兩者不可偏廢。看法可能低估了穩定外需的難度,事實是內需可看自身政策作為,外需就要看別人的作為,不是自己可以把「穩定」求得來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出口戰略列為其經濟新政,在他的出口新政初嘗甜頭之後,現在又面臨前路受阻的形勢。除了經濟專家唱淡之外,聯儲局亦警示經濟放緩的風險,美國本身內需不復當年爆炸式增長已成定局,施行出口戰略、走上依賴外需的路向,但時不我與。整個世界所有經濟體都指盼出口打救,哪來可滿足的需求?美國只能運用其霸權,逼中國開放市場「提供」需求。中國恐防穩定外需難求,反添內需壓力。

講到刺激內需,翻出中國的決策兩難。一方面國家以提高勞動收入,達到刺激內需的目的;另一方面出口企業成本提高,又動搖了出口增長的基礎。在面對這一形勢時,企業感到投資環境惡化,這不在於官方是否口頭承認,未來的數據自見真章。在大症候上,中美俱有經濟放緩之憂,因為歷史遺留、模式慣性使然,中國要比美國被動。

中國面對另一個決策兩難的關口,既面對資產泡沫,需要退市策略;又面對經濟放緩,需要維持刺激力度。在當前微妙的時刻,決策左右為難,需要冷靜觀察形勢謀定而後動。因為經濟能否度過風險期,關鍵在於政策不能出現失誤,還須注意的是,外需求穩不成,外來的政策給中國添亂。美國就其出口戰略,用盡貿易的、匯率的手段相逼,若走向偏激的招數,可致天下大亂,中國想照自己策略排除兩難不易,情勢確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