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賣地氣氛淡靜依然 樓市政策切忌偏執

港府舉行本財政年度第二次土地拍賣,也是不足兩星期內第二度公開賣地,由以往絕少參與土地拍賣的香港小輪獨資投得。成交價十三億三千萬元,屬於市場原先預期的下限。如果與市場人士調低成交價預測後的區間比較,今次的成交價其實是中間落墨,既不貴,也不便宜。

值得留意的是,這是港府推出九招十二式遏抑樓市措施後,第二次進行的公開土地拍賣,即使地皮稍遜,從參與競投的發展商數目,以及他們在競投過程中的出價態度,亦可稍為了解各發展商對後市去向的盤算。

與上次拍賣東涌住宅地的情況類似,市場人士大多以「冷淡」、「審慎」來形容粉嶺地拍賣場的發展商取態。無可否認,兩次賣地的整體氣氛相對偏淡,但粉嶺地拍賣的氣氛已較上一次優勝,至少是由發展商各自出價,競爭到底,沒有再出現由單一發展商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為求達到港府的底價,要自行不斷抬價的場面。

從最近兩幅土地的拍賣成績以及現場氣氛看,港府推出的冷卻樓市措施,已初見成效。當然,這些成效是僅限於如中小型住宅等樓盤的市況,抑或全面影響整體樓市,還要多觀察一段時間才可下結論。例如今日招標的西鐵南昌站上蓋,對發展商具相當吸引力,對後市應更具指標作用。至於分別於六月及七月拍賣的何文田舊山谷道邨地皮及港島聶歌信山地皮,相信才是揭示發展商看漲或看淡的試金石,主要由於這兩幅市區地皮的質素及價值,均遠高於用作測試樓市水溫的首兩幅土地,發展商到時的取態,對後市必會帶來更多啟迪。

坦白說,發展商出價審慎,反映他們對後市不敢太樂觀,樓市只會平穩發展,從樓市發展的長遠角度看,可能這才是較符合整體利益的發展步伐。港府官員切勿掉以輕心,必須小心評估樓市的情況,慎防落藥過重,反而扼殺樓市本來的生機。本港樓市過去二、三十年經歷多次大調整,令港人深刻體會到樓市無論升得太快,或者跌得太急,對整體樓市、業主利益,以至銀行按揭貸款組合的風險管理,都有害無益。

樓市顛簸不定的癥結在於供應出問題,這是顯淺不過的道理,港官豈會不知,問題是港府以往對樓市的態度,要不就是愛理不理,投鼠忌器;要不就是好大喜功,妄圖大有作為,卒之種下八萬五政策的禍端,兩種南轅北轍的作風皆不足取。回歸以來的本港樓市大起大落,既損害市民的利益,亦令人無所適從。港府的房地產政策切忌偏執一隅,應放時不放,應管時不管,只懂僵化地死守現有政策,必須全盤規劃房地產發展,提供足夠土地供應,才可令市民免再受樓市大上大落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