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環球經濟受創深 滙控業績知冷暖

滙豐控股公布二○○九年股東應佔利潤有五十八億美元,只及市場預期的下限,但與去年在業績發布會上一併宣布世紀「大供股」的震撼相比,相信不少投資者已願意收貨。短短一年,管理層的人面大致依舊,市場景物已經全非,金融海嘯的最壞時刻過去了。滙控一向自詡毋須政府注資打救,這一刻肯定更感自豪。不過,在海嘯爆發前,滙控一年賺取超過二百四十億美元,現在只是不足四分之一,要重拾昔日光輝還有漫漫長路。

作為一家跨國大銀行,滙控業績是環球經濟的寫照。一直拖累整體盈利的北美洲業務,去年繼續勁蝕,反映美國經濟欲振乏力。歐洲業務的利潤一年間再縮水六成,捱過金融海嘯衝擊,怎知又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今年恐怕仍多災多難。中東業務全年利潤僅及二○○八年的兩成六,隨着當地經濟泡沫爆破,不知何時才能復原。綜觀各地表現,只有亞太區一枝獨秀,佔整體盈利貢獻的比例大幅提升。

去年,滙控主席葛霖在業績報告中,花了不少篇幅為金融海嘯懺悔,承認金融市場有很多不負責任的行為,埋下大量計時炸彈,以致危機一發不可收拾。事過境遷,今年自然不會舊調重彈,而是用更多時間闡述發展大計。他預期新興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比發達市場快三倍,非常看好。姑勿論新興市場是否真的那麼強勁,環顧各地的經濟前景,如不押注這裏,似乎已沒有別的選擇。

現在有很多國際銀行家已把金融海嘯的教訓全部拋諸腦後,部分金融機構的盈利更勝海嘯前,發放巨額花紅的心又再蠢蠢欲動,滙控看來亦沒有例外。當然,基於股東及輿論壓力,一些銀行家選擇縮減花紅,或索性捐給慈善機構,以平民憤。不過,這樣做仍然無法掩蓋「花紅文化」依舊的問題,凸顯金融監管改革到現在仍未取得實質成果。那麼,金融機構現在一窩蜂高唱全球經濟重心向東轉移,是否也會把問題移植過來呢?

新興市場能夠在金融海嘯下幸存,維持可觀增長,固然有基本因素支持,背後亦多少有一些運氣。投資者愈是寄望發展中國家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盲目追求高回報的機會便愈大,經濟過熱的風險揮之不去。此外,跨國銀行在新興市場的地位,恐怕已經大不如前,深陷財困的已經撤退,留下來的亦要面對當地同業競爭,市場版圖畢竟已改觀。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滙控在香港的業務表現,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這兩家本地龍頭銀行的股東應佔利潤均倒退,反映香港經濟去年雖然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但復甦基礎並不穩固,工商企業的盈利空間不如想像中大。本地銀行的貸款增長,主要是來自割喉式爭按揭生意,顯示經濟環境極不平衡,正所謂見微知著,新興市場並非全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