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地產競爭力建基經濟發展水平

內地經濟去年成功「保八」,房地產業肯定居功至偉,不但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蜂擁而上,爭相買樓的場面更是成功擴大內需的佐證。不過,一項有關中國城市地產綜合競爭力的調查顯示,在幾百個城市之中,去年最具競爭力的是香港,之後是上海、北京及深圳等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內地城市的地產綜合競爭力,與市場的火爆程度明顯不甚匹配。

在眾多有關城市競爭力的排名之中,地產能夠獨樹一幟,自然是因為這行業對經濟的重要性。上述研究認為,地產行業在改善經濟結構、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促進城市發展均發揮積極作用,簡單來說就是一架拉動經濟的火車頭。內地在金融海嘯後推出的救市措施,其中一招就是推動房地產投資,有官員形容房地產的產業鏈橫跨幾十個行業,難怪被視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不過,根據城市發展的規律,地產蓬勃興旺,往往是緊隨經濟起飛,是果而非因。例如,香港經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急速發展,樓市在八十年代進入黃金時期。原因很簡單,經濟長足增長,人均收入提升,帶來更大的住屋需求。香港的私人住宅物業,從過往只有基本設施,到後來走向豪宅化,標榜特色設計和優質管理,每一個階段的變遷,都是經濟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寫照,地產綜合競爭力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

內地的情況則明顯不同,房地產是走另一條發展道路,並非純粹由經濟帶動行業前進,而是視這個行業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在一些發展相對落後的二、三線城市尤其突出。地產成為經濟重要支柱,甚至是唯一支柱,揠苗助長自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具備強大競爭力,反而會令經濟變得脆弱。去年底爆發債務危機的杜拜便是前車之鑑,無論建築物如何美輪美奐,亦不過是一座不堪一擊的沙堡。

此外,把地產視為經濟支柱或救命稻草,亦會令整個產業環境變得極不穩定,傾向追求短線利益,反而削弱競爭力。內地去年對房地產愛護有加,無論是發展商或物業買家均可輕易從銀行獲得貸款,造就各地不斷誕生「地王」,排隊買樓見怪不怪,盛況一時無兩。現在則來個大逆轉,為防經濟過熱,銀行已全線關水喉,各地大規模追究土地違規,樓市成交價量驟跌。市場環境不明朗,各方更加着眼於目前,哪有心情睇長遠。

目前內地的城市化率不足五成,很多二、三線城市爭相倣效以地產帶動經濟的模式,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持續幾十年不足為奇。相對而言,香港已經高度城市化,人口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地產成長競爭力不及一些內地城市是意料中事。不過,將來能夠脫穎而出的,相信離不開經濟高速發展的沿海城市,地產競爭力畢竟是不能脫離經濟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