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一月效應失頭威 港股陰霾未驅散

一月份是一年之始,傳統上股市在年初的表現均較其他月份為佳,而且可以作為全年股市升跌的指標,可惜港股今年的「一月效應」頭威盡失,在憂慮各國政府相繼部署退市措施、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尚未穩定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全月累挫百分之八,國企指數更急挫一成,表現確實令人沮喪。

「一月效應」是美國投資者普遍採納為投資部署的參考指數之一。根據統計,在過去八十年中有六十年,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在一月升跌,和全年度股市漲跌有相同之處,機率幾乎高達七成五。這套理論套用在港股身上同樣管用,恒指過往二十三年表現,「一月效應」應驗度亦高達七成。特殊情況當然有,例如去年在各國注入大量流動資金之下,港股「一月效應」就未有應驗!去年恒指全年大幅上升百分之五十二。

雖然「一月效應」對今年港股全年走勢是否具有指標作用,仍有待年底揭盅才知分曉,但無可否認的是,從基本因素檢視,今年投資市場的風險絕對不低,主要原因是各國經濟的復甦步伐不一致,各國政府在部署退市政策時,根本無法作出有效協調,令退市因素所產生的政策風險有增無減。

事實上,內地去年投入大量流動資金後,後遺症正逐步浮現。內地為防止經濟過熱,中央要求銀行緊隨貸款準則要求,貨幣收緊趨勢清晰。鑑於內地去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房地產及重工業的快速發展,全靠政府有形之手推動,經濟結構增長模式並未優化,一旦減少市場流動性,內地經濟必會出現一場又一場的震盪,並且波及全球資產市場,本港絕難獨善其身。

至於身為全球經濟一哥的美國,雖然去年第三季度經濟在連跌四季後,出現首次增長,商務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美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增長百分之五點七,遠超市場預期。不過,經濟數據未能完全反映美國經濟實體表現,因為以往靠消費拉動經濟的美國,受制於高達一成的失業率,個人消費開支已嚴重受損,再加上美國樓市泡沫爆破,不少購房者仍是「資不抵債」,開心消費已成絕唱。

美國總統奧巴馬執政一周年,其支持率由初上任時高達七成的強勢,目前已下跌至約五成。奧巴馬為挽回民望,早前發表國情咨文時,高調地提出新的貿易政策,揚言今後五年要將美國出口增加一倍,其主要對手自然是「全球工廠」的中國。美國的對外貿易態度急轉彎,勢必使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關係更為緊張。

在中美因素夾擊下,港股今年的前景可謂一步一驚心,投資者不妨將「一月效應」視為暮鼓晨鐘,提高警惕,以免在市場出現大轉向時,走避不及,成為大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