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深創業板瘋炒考驗滬國際板

深圳創業板上周五開鑼,雖然深交所不斷發出風險警示,甚至被股民批評過分危言聳聽,但開市首日的「瘋炒」還是令人大開眼界。二十八隻新股平均最高漲幅接近兩倍,全日平均漲幅則回落至只有約一倍,在中段高追的股民全部「坐艇」。創業板是深圳股市為了自保而釜底抽薪的一招,如何為瘋炒善後真是考功夫。另一邊的上海,為加速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國際板已箭在弦上,應該引以為鑑。

二十八隻創業板新股,首日成交額高達二百一十九億元人民幣,佔滬深兩市總成交的一成,股份的換手率高達九成,意味着在招股時成功認購的,差不多已全部離場。這些現象反映兩個事實。首先,內地股市逢新必炒,股民好此道並非無知,是甘心冒險。其次,內地股市絕不缺乏資金,有得炒,多多錢都有。

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全球新股市場一度陷於低迷,幾個月前才重新活躍,但不是所有市場皆復活。新股集資最旺的地區是亞洲,其中以內地最突出,佔全球新股集資額的四成。其實,只要看看深圳創業板的表現,不難明白箇中原因。眾多跨國企業均表態有意在亞洲尋求集資,如果上海證交所現在推出國際板,外企肯定趨之若鶩。

從企業自身利益而言,內地股市不缺資金,更可以較高市盈率招股,對集資絕對有利。二十八隻創業板新股,大幅招購凍結過萬億元人民幣資金,首日的平均市盈率更高達七十七倍,反映股民的胃口很大。外企將來在國際板上市,就算未能取得如此高的市盈率,亦肯定比香港及歐美市場優勝,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有好處自然有代價,瘋炒新股損手的機會肯定多於賺錢,如果外企令大量股民坐艇、翻身無期,隨時遺臭萬年。當年的股王中石油風光回歸A股,首日炒高超過三倍,之後逐步向下,被坐艇的股民罵到現在。又例如,深圳在二○○四年推出中小企業板,首日八隻新股同樣瘋炒,高位追入的要到幾年後才能打和。外企到內地上市,不外乎是為了打造品牌形象,不幸淪為股民長年埋怨與謾罵的對象,屆時真是得不償失。

股民炒新股的失,一部分變成創業板公司老闆的得,讓他們即日躋身億萬富豪,但「人怕出名豬怕肥」向來是市場禁忌,難怪很多老闆對股民的「熱情」感到驚訝,而且這股熱情注定短暫,分析員估計創業板未來幾日勢必跌停。如果上海設立的國際板,同樣是面對內地股民,外企就算義無反顧,至少也不應爭着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