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樓市分層講歪理 雙管齊下防泡沫

金融海嘯爆發前,非常流行所謂的「脫鈎論」,認為新興與發達市場可以分道揚鑣,造就更瘋狂的炒作,結果不用多說。雖然前車可鑑,但迷信脫鈎論的仍然大有人在,特區政府便是其中之一,還把這歪理套用在樓市。特首認為本港樓市是一個分層市場,平貴物業價格脫鈎,就算豪宅單位以天價成交,也不會影響中價樓,完全漠視社會的憂慮。

特首或許自知說話「涼薄」,惟有急忙補鑊,表示政府會密切監察市場會否有傳染性,由豪宅帶動中價物業漲價,一旦出現泡沫便會啟動優化土地供應的政策。這並沒有正視問題所在,而且忽略了全球針對市場監管的大方向,已經從任由資產泡沫膨脹,轉變為設法防止泡沫形成。因為金融海嘯的慘痛教訓,令各地政府明白到,資產泡沫一旦爆破,後果是災難性,屆時才善後已太遲。

當然,影響資產價格的因素甚多,樓市亦不例外。過去大半年,本港樓價輾轉上升,主要是熱錢推動所致。全球流動性氾濫,資金四處流竄,加上美元不斷貶值,與美元掛鈎的港元自然不能幸免。一般來說,貨幣升值會壓抑資產價格,貨幣貶值則推高資產價格,令價格與價值回復均衡。在外資看來,港元貶值變相令物業資產更吸引,首選自然是銀碼大的豪宅,天價頻傳正顯示出資金市的威力。

由於熱錢湧港推高樓價,增加土地供應的確是難以達到平抑市況的作用,九七年前的樓市便是例證。不過,這並不等於不用增加土地供應,因為目的並非遏抑樓價,而是確保新建住宅供應穩定,不致出現樓市斷層。試想想,資金氾濫已造成需求失衡,如果再遇上樓市斷層,只會令供應也失衡,加速泡沫化。可惜,現時的勾地機制根本無法有效提供充足土地供應,早就有改變的需要。

明白了影響樓價的因素之後,特首的樓市分層之說根本是不成立的。所謂市場分層,實際是指不同檔次產品的售價會維持一定距離,但兩者還是會共同進退。一手新盤高開,同區二手便會加價;豪宅愈賣愈貴,遲早亦會帶動整體樓價向上。或許有人會說,勞工市場不是呈現兩極化嗎?其實,低技術階層的薪金不升反跌,正因為這類打工仔供應多。同樣道理,政府要保持樓市平穩,就要增加土地供應,只要不走極端,相信港人沒理由反對。

資金氾濫加上供求失衡,樓市已具備泡沫化的條件,要防範資產泡沫,應從貨幣政策及調節供求兩方面入手。但在聯匯制度下,香港沒有貨幣政策可言,熱錢如入無人之境。至於土地供應則因為少有成功勾地,變成長期零供應,影響未來的住宅落成量,增加泡沫風險。因此,特區政府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優化聯匯制度減少熱錢干擾,亦要優化土地供應,以免供求失衡,樓市才會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