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日經濟積重難返 東亞病夫新演繹

日本大選落幕,反對黨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把壟斷政壇半個世紀的自民黨趕下台。日本股市的反應卻令人失望,升勢曇花一現,選舉行情非常短暫。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以「政權更替」作為競選口號,與美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去年底以「改變」為號召,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兩者能夠相提並論的,恐怕僅此而已。日本的經濟問題根深柢固,無論誰執政,仍然是看低一線,注定要做二十一世紀的「東亞病夫」。

以國家區分,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表面上十分繁榮,其實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爆破之後,便一直走下坡,兩個致命傷令其不容易擺脫衰退。第一個致命傷是十分依賴出口導向的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兩成,令經濟完全受制於外部需求。遠的不用說,美歐金融機構連環爆煲,並沒有直接拖垮日本經濟,但美歐迅速陷入衰退,對日本製造業的打擊便非同小可,過去大半年的出口表現猶如吃了瀉藥,經濟跟着錄得負增長。

日本經濟的第二個致命傷是內部需求嚴重不足。這個現象或多或少是因為製造業一直是帶動增長的火車頭,服務業相對不受重視。另一方面,日本人口結構嚴重老化,亦導致內部需求難有爆炸性增長。此外,在泡沫經濟爆破後,以往引以為傲的終身僱用制解體,很多打工仔缺乏就業保障,都為內需增添壓力。日本政府上周公布的七月份核心消費價格指數,連續第三個月創出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再度陷入通縮,失業率亦升至歷史高位。這些數據所反映的,正是內部需求疲弱,令物價跌幅擴大。

無論由誰執政,要擺脫經濟困境,必須醫好上述兩大致命傷。日本在幾年前也曾經有過一次短暫經濟復甦,一度令當時的首相小泉純一郎人氣急升,他提倡的經濟改革更大受吹捧。不過,當時出口主要由中國需求帶動,中國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及至中國加強宏觀調控為經濟降溫,日本經濟便隨即轉勢。由此可見,日本經濟前景始終要看外國市場的臉色。

至於刺激內部需求,日本能做的也不多。幾可肯定會出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提出每年向國民發放近三十萬日圓的子女補貼,目的是鼓勵生育,改善人口老化的問題,從而增加消費。這一招表面上是對症下藥,但人口結構並非朝夕之間可以改變,而且日本是個成熟經濟體,以津貼刺激消費的邊際效用甚低,遠不及中國這些發展中國家。此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錢從何處來?美國的奧巴馬政府拿出超過七千億美元刺激經濟,中國動用四萬億元人民幣來救市,在財政上仍負擔得來,可是日本政府的負債已超過本地生產總值,大規模派錢不是易事。

新人事新作風,多少會為投資市場帶來憧憬,至少也該有個蜜月期吧!但日本的所謂政權更替則另作別論,民主黨這個新進執政黨,骨幹成員其實都是出身於自民黨,後來因為爭權而自立門戶,傳統上仍是一脈相承。如果以為今次是標誌着一個經濟新時代的開始,打破自民黨長期執政令經濟停滯不前的困局,恐怕想得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