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搶地未必為起樓 地王荒廢有玄機

有在港上市的內地發展商,買下一幅土地而沒有按時開發,結果被政府收回兼且殺訂,拖累盈利大瀉。其實,類似情況絕非個別,相信會陸續有來。根據一家地產代理的研究,在監察內地十二個城市的土地資料後發現,四十家知名發展商在二○○三至○九年間獲取的二百七十幅土地,竟然有大約一半被閒置,當中有近三成是處於等待開發的狀態。土地在賣出之後長期荒廢,令人擔心會造成供應緊張的假象,擾亂物業市場供求。

一些內地地產界人士指出,在內地,土地被閒置的情況很普遍,尤其是二○○七年樓市高峰期賣出的很多所謂「地王」,即是以創同區新高價賣出的土地,閒置情況更嚴重。例如廣州二十七幅地王中只有七幅動工;北京有十二幅高價地王被閒置;杭州十二幅地王中,有五幅未動工。奇怪的是,「舊地王」大量閒置的同時,最近幾個月,多個城市在拍賣土地時,又不斷誕生「新地王」,難道真的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市場普遍的說法是內地經濟強勁反彈,發展商開始看好後市,願意以天價補充土地儲備,可是現實似乎未必!有不少內地發展商便大唱反調,重申只會審慎買地,更形容以天價搶地的做法幾近瘋狂,不會跟別人一齊癲。由此推敲,願意以天價搶地,未必就是義無反顧地看好後市,但至少認為這是一條財路。

值得注意的是,地王頻頻誕生,與銀行上半年空前增加貸款,在時間上不謀而合。事實上,從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可見,相當比例的新貸款是用於房地產開發,買地的自有成本有限。那麼,機會成本又如何?原來也不高。就以近期各地被查出的閒置土地為例,很多只收取地價一成甚至更低的訂金,逾期不交付尾數,當局也未見大力追究。換言之,這樣買地確實進可攻、退可守。以往的地王被閒置,固然不排除有市道欠佳的原因,但買地純粹作為一種槓桿式投資亦一樣划算,而且本小利大。

可以預期,當一幅土地以天價賣出成為新地王,同區的地價及樓價必定水漲船高,發展商在賣樓時坐地起價的情況屢見不鮮。此外,內地金融界指出,成功創造地王,對一些已上市或準備上市的發展商作用甚大,手上的土地儲備,估值即時上調,股價跟隨攀升,對於將來配股集資或招股上市都十分有利,因此買地本身已可視為一種賺錢方法,是否在土地上起樓,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這裏不是說所有發展商都打着相同的算盤,但土地長期閒置又確實十分普遍,不能排除「圈地發財」的可能性,對於物業市場的發展,會帶來至少兩個嚴重影響。首先,當局推出更多土地拍賣,藉此調節供求,但最終能創造的實質供應,恐怕已大打折扣;其次,只買地而不開發,本小利大的背後,風險其實是轉移至銀行貸款及地方財政收入之上,經濟損失要由社會承擔。如果說大量土地閒置是因為之前的市況欠佳,現在內地樓市已經升溫,開發進度應該大大加速。不妨拭目以待,看看閒置的土地有否減少,否則便要嚴肅處理買地而不開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