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紅籌棄預託證券 港股變輸家

談論多時的紅籌回歸A股進入實戰階段。屬頭號大熱門的中國移動,一舉一動特別矚目,被視為其他紅籌及外資企業到內地上市的「先例」。中移董事長王建宙昨天透露,傾向由母公司發行舊股在上海掛牌。這一選擇意味着中移將會落戶國際板,而發行「中國預託證券(CDR)」的構思便胎死腹中。對上海而言,無論任何形式,只要成功讓外企上市就是勝利;紅籌棄用預託證券,香港注定成為輸家。

為了配合上海變身國際金融中心,上交所早前提出多項措施,包括發行預託證券及設立國際板。多年來,市場上就預託證券的可行性有很多討論,包括境外註冊公司是否符合內地法規要求、股票存託制度,以及外匯兌換等問題。國際板的討論則相對較少,上市公司需要具備甚麼條件、具體交易運作等仍然不清晰,暫時只知道國際板有望在明年中成事。

中移曾多次表態希望採用預託證券回歸A股,原因是程序相對簡單,可維持在香港的第一上市地位,監管上較容易協調,避開不同市場監管體制的差異。此外,還有一個頗特別的原因,就是中移本身沒有強烈的集資需要,不想勞師動眾。不過,投資銀行界一直流傳內地監管部門並不支持預託證券這一構思,擔心會造成一個市場多種制度,索性排除這一選擇。

內地要讓紅籌及外企順利登陸A股,方法有很多,發行預託證券是其中之一。預託證券在國際上相當普遍,好處是企業毋須像新股上市一樣大費周章,便可在其他市場買賣,實質上是有別於一般的招股上市。如果內地只是視此為一種權宜辦法,長遠就未必有很好的發展,無謂多此一舉。至於設立國際板,必定會要求相關企業真正招股上市。究竟外企是整體掛牌,抑或以內地子公司上市?集資所得能否匯出,抑或必須用於內地?這些大可留給企業自己考慮。

其實,預託證券難以成事,感到失望的相信不止中移,還包括香港的有關當局。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是鼓勵中國發展預託證券的推手之一。即將退休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倡這一構思。他認為發展中國預託證券,有助增強中港兩地金融工具的流動性,加快市場融合,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種新投資工具顯然是對香港有利。

雖然財金官員沒有明言,但在港上市的公司到內地發行預託證券,等於間接實現以人民幣及港幣買賣港股,這樣便可把港股與內地股市的發展串連在一起,否則當外企紛紛獨立到內地上市,內地市場遲早亦會向外資開放,屆時港股便難免被邊緣化。所以,如果中移真的放棄以預託證券回歸A股,並且成為其他紅籌及外企的先例,香港在爭取上市資源方面,無疑是吃了一場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