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微調需要大智慧

雖然內地還有幾天才公布第二季數據,但經濟強勁反彈的消息早已傳遍四周。這個理應是好消息,卻變成股市魔咒,因為經濟表現超好,完全是用錢堆砌出來,上半年超過七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貸款居功至偉,各類投資火速升溫,帶來泡沫風險,要求調整政策的呼聲四起。環球股市經過幾個月的強勁反彈之後,技術上本來已轉弱,再遇上「關水喉」恐慌,難免跌個一仆一碌。

內地不少專家早已警告,中央鼓勵銀行放貸刺激經濟,相當一部分貸款流入了股市和樓市,規模以萬億元計。就算沒有官方數據證明,只要看看投資者對可能收緊貨幣政策的反應,便明白資金是來自何方。除了內地股市腳軟之外,鄰近市場亦顯著調整。由此可見,這些用於刺激經濟的資金,不止在內地搵食,還遠渡重洋流往境外市場。

中央應該早就預料到救市資金不會全部流入實體經濟層面,必定還有其他用途,官方甚至可能是默許部分資金用來炒股炒樓,畢竟資產價格上升,可以增強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不過,理想歸理想,現實是銀行發放貸款的衝動壓不下來,用於投機的資金規模亦遠超想像,以致出現種種與經濟實況脫節的現象。例如,官方一邊說經濟仍有下行風險,基礎仍未穩固,但部分一線城市的樓價早已回升,超過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令人大惑不解。

財金部門並非無動於衷,調控動作愈見明顯,從最初的出口術、發通知,到中證監重啟新股上市、人民銀行發票據從市場抽走資金。可惜相對於空前氾濫的流動性,這些動作的力度卻有限。再者,資金四處流竄,其實也是政府逼出來的。在正常情況下,全年的新增貸款才幾萬億元,現在半年已經超標完成,實體經濟根本難以承受突然氾濫的流動性,引發投資及資產泡沫是必然結果。

現在不少官員及專家已放風,政策有調整的必要,但一些官方媒體又指出,經濟基礎未穩,政策不宜變。這些論調與其說是自相矛盾,不如說是中央也未拿定主意,騎虎難下。一方面,的確想出手壓一壓投資過熱;另一方面,又擔心壓過龍。而且,最受惠刺激經濟措施的主要是國企,這從國企頻頻大手收購資產及搶購地王便可見一斑。民企本來得益不多,假如一刀切關水喉,處境必定更困難,甚麼設法扶助民間投資,將會變成一句空話。

在經濟稍為好轉的時候便調整救市政策,隨時會扼殺復甦綠芽,前車之鑑不少,正是一些人反對政策調整的主要理據。其實,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如果一開始便走了歪路,與原來的目標有偏差,及時糾正亦無可厚非。針對貨幣及財政政策進行微調,相信事在必行,問題是怎樣做到鬆中有緊,既防泡沫,又能刺激投資、鼓勵消費及穩定出口,以往沒有多少成功例子,確實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