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美就業無起色 須第二輪救市

剛踏入下半年,美國的經濟復甦綠芽立刻受到嚴峻考驗。由於六月份非農業職位數目,減幅遠高於預期,令市場為之一「震」,道指創下四月底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美股連跌三星期,更是三月初以來最長的跌浪。在就業數據公布後,股市應聲下挫,原因不難理解,之前幾個月的大升市,是源於很多投資者認為已經看到復甦綠芽,股市升幅全面反映對復甦的憧憬。可惜現實卻事與願違,出現回吐甚至跌凸,一點也不奇怪。

市場上有不少意見認為,就業數據是滯後指標,往往要等到經濟見底之後才會跟着改善,故失業率再升亦毋須恐慌。這種想法不能說全錯,但在實際應用時,則要看情況而定,有兩方面尤其不能忽略。其一是就業市場惡化的速度,其二是失業情況會持續多久。如果兩者皆屬於非常極端,那麼就業市場的表現便不再是滯後指標,應被視為經濟先行指標,預示着經濟有排衰。

道理很簡單,職位流失的速度非常快,失業率又長時間高企,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反饋作用,打工仔擔心職位不保,必定會影響消費及其他開支,反過來拖累經濟。不妨看看,美國在六月份減少四十六萬多個非農業職位,等於這個月內有四十六萬多人失去工作,而過去十二個月總共失去了近六百萬個職位,情況相當恐怖。另一方面,失業率在去年初還不到百分之五,現在已升至百分之九點五的二十六年高位,一年翻了一番,估計今年內更會突破百分之十。再者,如果把那些因長期失業而放棄再找工作的人計算在內,「廣義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十六點五,打工仔看在眼裏,不心寒才怪。

事實上,六月份就業數據的震撼性不止如此。除了製造業、商業服務及金融業的職位繼續大量流失之外,零售業及建築業的職位與五月比較,更是加速流失。此外,美國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間,以及平均時薪沒有改善迹象,意味着打工仔變相減薪。市場普遍的共識是,美國經濟要喘定,前提是物業市場止跌,以及零售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從這兩大行業的就業情況來看,恐怕暫時還未能為經濟復甦提供支持。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美國經濟無起色,只要其他地方的經濟有改善,還是可以拉上補下。從環球離岸基金的資金流向可見,愈來愈多投資者把希望押注在新興市場,自然是認為這些市場就算無法取代美國的龍頭地位,在經濟上至少亦能夠自成一國,這想法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脫鈎論」。不過,從上半年環球市場的表現來看,新興市場的走勢依然是緊跟着歐美,齊升齊跌,根本沒有甚麼取而代之可言。

環顧世界各地的投資市場,在復甦憧憬的刺激下,總算走出了金融海嘯的陰影,主要的銀行同業拆息及信貸違約掉期溢價等,均回到雷曼兄弟爆煲前的水平,資產價格已把經濟復甦計算在內,靜候綠芽茁壯成長。不過,以往歷次經濟衰退的經驗早已清楚說明,就業市場一日未改善,經濟一日未有條件轉勢,更遑論要恢復強勁增長。現在,復甦綠芽身處的環境非常惡劣,能否生存是一大疑問,必須不斷添加肥料以及悉心呵護。換言之,在復甦真正到來之前,相信還要推出更多的刺激經濟措施,第二輪救市看來是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