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港府要保企業才能保就業

經濟最差的情況已過去,似乎言之尚早。本港經濟活動基本上受制於外圍變化,企業上半年結業情況,表面上似乎未有明顯惡化,其實只是經濟滯後的反映,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倒閉潮,勢令現時似乎轉穩的失業率再度上升。

政府當務之急,是如何協助企業渡過難關,若誤以為近期股樓皆升,本港實體經濟已漸入佳境,政策上放軟手腳,踏入實體經濟復甦之路只會愈行愈遠。破產管理署上月發出的企業清盤令,雖較四月回落,但按年仍上升百分之十三。會計界均指出,數字根本未能反映今次金融海嘯的實質影響,估計第三季企業結業個案才會真正湧現,至年底前會升至高峰。

外圍的經濟環境經過半年萎縮,似乎見底,最壞情況可能已經過去,但並不代表全球實體經濟即時踏入復甦。本港企業大部分屬於中小企業,其中出口貿易與零售旅遊業亦欠缺足夠的抗海嘯能力。雖然歐美市場近期出現大量急單,一度解決出口貿易行業的燃眉之急,可能僅是曇花一現,不能代表出口市場重納正軌;零售旅遊業前景更為不妙,豬流感已確認社區爆發,估計在年底至明年轉為更嚴重的第二波疫情,上月訪港旅客下跌,暑假出外旅遊人數亦大減,旅行社紛紛下調收費來吸客。

本港幾個主要行業經營前景不明朗,本港銀行對中小企的信貸態度,又長期是「講一套做一套」,在財務支援不足情況下,加上經濟滯後反映,第三季本港企業結業潮絕對可以說一觸即發。就算企業能繼續支撐下去,面對經營困境,亦需以裁員手段節流,希望能渡過難關。

本港經濟前景充滿變數,似喜還憂。無可否認,本港股市及樓市受惠資金流入,近期表現熾熱,金融與地產行業好像重拾興旺,但升勢是否有基本因素支持,仍存在很大疑問,更隨時可能作出重大調整,無助於實體經濟發展。

首季實質經濟增長下跌百分之七點八,高於預期,但最新公布的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五點三,較預期為佳,亦是自去年九月以來首次未有上升,但其實可能只是短暫的穩定,或只是一時的假象。據調查顯示,本港的職位空缺持續下跌,勞工處的私人機構上月空缺按月下跌百分之十,有調查更指只有兩成半公司計劃在今年內招聘人手。

今年三至五月本港總勞動人口增加,相抵銷之下,令期內的失業率保持不變,但實際上失業人數及就業不足人數都有上升。在面對可能出現的企業結業潮,勢必爆發又一波的裁員潮,失業率再次攀升只是遲早的問題。

企業經營與就業問題息息相關,又互為因果,港府要保就業,必須先保企業,兩者能保,實體經濟才可以真正走上健康復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