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融合大勢所趨 接軌取長補短

隨着愈來愈多公司同時在中港兩地上市,中港股市的關係將會更加密切,兩個市場在交易及監管機制的差異亦更加突出。顯而易見的差異至少有兩個,一是交易時間不同,二是停牌要求有別。雖然兩者都有可能引致市況出現不正常波動,但市場對不同步停牌明顯較着緊,對交易時間不同步則較少關注。有業界人士倡議,港股應檢討開市時間,以便與上海股市接軌。港交所亦表示技術上可行,是否實施便要看經紀的共識及市場需要而定。

以往不少意見認為,中港股市是兩個獨立市場,嚴格來說內地更是一個封閉市場,各有各做並無不妥,這種想法明顯已不符現實。首先,港股走勢往往跟隨內地股市,經常同步升跌;其次,一些機構大戶可以同時參與兩地股市,普羅散戶則沒有資格。由於上海較本港早半小時開市,大戶可以早着先機,利用這三十分鐘,針對一些在兩地均有上市的公司,把A股先行炒起,令H股開市後有異動,類似情況屢見不鮮。

當然,本港經紀要考慮成本效益,如果延長交易時間,不能帶來更多生意,卻要增加成本,自然覺得這是多此一舉。港交所多年前曾建議延長交易時段,甚至考慮開設夜市,但最終沒有實行。外國有不少研究亦發現,交易時間長短與交易額高低並無必然關係。不過,中港兩地股市交易時間接軌,並非單純着眼於延長交易時間,而是要令市場更加平穩,所以,不可單以能否增加生意來衡量。

事實上,所謂中港股市交易時間接軌,也不一定是港股作出遷就提早開市。兩地股市除了早上開市時間不同之外,中午休市及下午收市時間亦有分別。換言之,需要對接的時段有多個,結果可能是港股改變部分交易時間,內地亦對其他時段作出調整,大前提是兩地市場均認同有需要協調,減少時差,讓兩地投資者能在相近的基礎上交易。

交易時間不同,只是影響市場融合的其中一項障礙,監管機制差異同樣不容忽視,尤其在訊息披露及停牌方面,更是有待改善。不過,以往經常出現的「前後腳」停牌,未必一定是兩地監管機構協調不足,又或互相推卸責任,而是停牌準則不同。有內地券商曾經做過研究,認為香港的停牌制度較具效率及靈活性,內地的機制則比較墨守成規,削弱市場效率,因此建議有必要向香港看齊。

現時在中港兩地同步上市的公司數目,相對而言不算太多,兩個市場也未真正互通,但融合始終是大勢所趨,更多公司實現相互掛牌,容許投資者跨市買賣,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中港市場的交易時間及監管制度繼續存在差異,長遠恐怕會助長不正常的交易活動。其實,在接軌過程中,沒有所謂誰靠攏誰,大原則應是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如果港股提前開市有利市場發展,便應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