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降上市門檻要吸取創板教訓

股市的發展,是本港能否持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金融海嘯令今年新股上市及集資額都大幅萎縮。港交所上周五宣布降低主板上市門檻,雖然反應稍嫌遲緩,但仍算正視問題。要吸引更多公司上市搞活市場,在監管方面必須把好關,吸取創業板的失敗教訓,切實保證上市公司質素及投資者利益。

今年至今只有十家新公司掛牌,集資額僅一百二十三億元,可以說是金融海嘯的後遺症。雖然近期股市轉旺,全球金融市場由危機邊緣轉趨穩定,各大小股市都紛紛從低位回升,今個月新股上市明顯增加,但集資規模不大,與兩年前新股上市高峰期相比,仍是大為遜色。港交所迫切需要調整上市門檻,吸引更多公司來港上市,才能有效推高整體集資規模,維持本港作為金融中心的號召力。

本港新股市場確實是面臨萎縮的壓力,即使金融海嘯完結,亦不能令新股完全恢復生氣。本港具上市資格的公司所剩無幾,近年備受矚目、能掀起市場關注的新股,幾乎全部是內地大中型規模的國企及民企。

時移勢易,上海將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短時間內,亦將重啟新股上市申請;深交所日前公布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估計七月面世。港交所要吸引內地以至其他地區的公司來港上市,必須提供更彈性的處理方法。

在深交所公布創業板規則的同日,港交所亦放寬主板上市的盈利要求。根據上市規則,主板公司上市必須符合前一年盈利不能少於二千萬元、前兩年不得少於三千萬元,而按彈性處理辦法,若金融危機影響短暫盈利,可獲考慮給予豁免。上市公司只要最近三年盈利不少於五千萬元,有足夠現金在上市後一年運用,便可以申請上市。

港交所對上市申請彈性處理,市場對多少公司可以成功獲得豁免抱懷疑態度,對吸引大型公司上市作用亦不大。但無可否認,港交所肯面對現實的競爭大環境,願意採取較靈活手段處理上市申請。

降低上市門檻,長遠應可以吸引更多內地中小型企業來港上市,現時內地中小型民企數量達四千萬家,具備上市條件的,可能數以百萬計。港交所面對上交所及深交所的競爭,必須加大力度,才能吸引內地公司來港上市集資。但大開方便之門的同時,是否能有效監管上市公司的質素?

十年前,本港降低上市門檻推出創業板,公司質素良莠不齊,股價在大幅炒高後迅速回落;公司經營表現亦欠佳,投資者大失信心,交投長期淡靜,上市地位只是聊備一格。創業板成為雞肋,存在價值頓成疑問。港交所對上市的盈利作出彈性處理,會否將創業板的夢魘延伸至主板,將視乎監管力度及水平是否到位,否則好事將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