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留白的結局

有些電影,需要伴隨的不是爆谷,而是思考。由《黑金風雲》(There Will Be Blood)導演保羅湯馬士安德遜(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的《大師》(The Master)便是一例。故事以二戰後的美國為背景,退伍軍人費迪(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飾)因心理創傷無法融入社會,在機緣下遇到創立新教派的大師(菲臘施摩荷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成為大師弟子,嘗試尋找內心平衡。

電影靈感明顯是來自科學教興起,不過大師的角色層次複雜,片中多次暗示他只是個「吹水師」,但當他面對費迪時,卻似乎真心認為在做心理治療,而不是單純行騙。兩人亦師徒亦父子,愛恨交纏的關係,描寫細膩。深一層來分析,費迪代表心理學中的「本我」,是率性而為的獸性,大師則是嘗試約束它的「超我」,結局充滿象徵性。

華堅與菲臘演技爐火純青,兩人首次做心理實驗的那場戲,震撼觀眾情緒。導演拍出沉鬱而壓抑的氣氛,沒有提供直接答案,卻留下可堪玩味的符號,可惜這是一個真正大師難有追隨者的年代!

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