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日前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建立以「親」及「清」為特點的新型政商關係,引發廣泛熱議。這個針對內地的講話,其實對港澳地區同樣適用,政商關係的重構關係到港澳新格局。

官商勾結分食紅利

港澳回歸前,中央政府積極爭取兩地大商家支持,期望以此帶動兩地民眾人心回歸。兩地特區政府成立後,更是論功行賞,秉持親商政策,從上至下大力扶植大商家,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這個官商既得利益集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與中央某些官員勾結,共同分食回歸的紅利。

這個判斷可以清晰地從澳門的歐文龍案以及香港的許仕仁案折射出來。港澳地區官商勾結層次之高、手段之辣、隱蔽之深,已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官商深度勾結的結果,就是政府與民為敵,殘民以逞。在曾蔭權時代,政府堅持高地價政策,停建或少建公屋、居屋,令大地產商有豐厚的利益空間,市民卻望樓興嘆。

隨着樓價攀升,百物騰貴,市民生活日益艱苦,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失業,有的只能從事最低端的藍領工作,對前途日益絕望,參加社會運動的願望日益強烈。近來香港本土化運動之所以方興未艾,就是年輕人看不到出路,精神苦悶,期望以反體制反建制的方式尋求新出路。在他們看來,香港繁榮與他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假如香港出現危機,樓市崩盤,整個利益格局推倒重來,這些原本一無所有的「無產者」反而可能重生。正是因此,那些本土化組織愈走愈激,甚至採用暴力手段反中亂港。

對於本土化運動的發展,中央和特區政府認為背後有「黑手」,是西方勢力和台獨勢力在背後下指導棋,這或許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是真正的原因,核心還是既得利益集團與基層弱勢群體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所致。中央對港政策的基調,過去十多年一直建基於與西方勢力的鬥爭上,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在爭奪治港權,現在看來,這一套鬥爭邏輯顯然是錯了,否則十幾年下來,為何反而會冒出港獨思潮,難道美英在港真的有這麼大的能量?

事實上,香港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商關係的重構,必須改變過去過度依賴大商家的政策,打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而這首先要對中央港澳系統的官員動手術。中央巡視組已開始巡查港澳,這或許是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