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永恒的意思是說,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皆因鄉愁是植根於人的靈魂深處的一種情感,它是一種人性。

然而,不同時代和不同文明形態下的鄉愁,內涵是不一樣的。魯迅在《故鄉》中表現出來的鄉愁肯定不同於唐詩宋詞中的鄉愁,我們時代的鄉愁也肯定不同於魯迅時代的鄉愁。因為每個時代或者每種文明形態,都有屬於那個時代和那種文明形態特有的東西與氣質,像魯迅時代的中國尚處於農業文明和鄉村文明形態,而今天的中國正處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鄉村文明向城市文明過渡階段,這是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陌生階段,也就有了所謂「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的說法。

朋友張國雲先生的《幾多城色鄉風》,就是一部探討時代鄉愁的大散文著作,他在書中為我們描摹了這個時代的鄉愁圖景,讓我們看到每個不論是生活在鄉村的農民還是在城鄉漂泊的農民工,或者居住在城市的市民,是如何既回不去故鄉,又進不去城。這裏的故鄉和城市既指我們每個人出生的地方,也指我們能安放每個人靈魂精神的地方。對一些人來說,二者同一,但對更多人而言,兩者是分開的,因為懷有對靈魂無處安放、精神飄零的恐懼,故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有一種鄉愁,這就是我們時代的鄉愁,它不同於我們的父輩、祖先曾經懷有的鄉愁,而帶有當下時代的鮮明特徵,這也就是張國雲在書裏要告訴我們的。

社會轉型 猛烈衝擊

本書最鮮明的特點可用六字來概括,即「情濃、詩意、哲思」。每篇隨筆讀下來,都能見作者飽滿的感情,但作者在懷舊思今,敍述民生疾苦的同時,對產生「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的鄉愁又進行了理性思考。簡而言之,今日中國處於多重變奏中,西方用幾百年時間才完成的社會轉型被我們壓縮在幾十年時間,因此,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對人的心靈的衝擊更猛烈。此外,作者發揮自己作為詩人的優勢,在每篇隨筆中直接用詩來表達這種情感和思考。這些詩並非是一種點綴,而是文章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文章渾然天成,相得益彰,然而拿出來也可單獨成篇。

可以說,本書寫了一種舟車載不動的鄉愁,它能夠讓我們暫停匆匆的腳步,回望來時路,梳理一下情感,找到一條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