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巡邏艇誤闖伊朗水域,十個士兵被扣不足二十四小時後獲釋,從事件迅速解決未有演化為危機而言,伊朗核協議確實發揮作用,美伊關係好轉,一切也變得有商有量。

伊朗總統魯哈尼無疑是最大贏家,他在二○一三年八月上台後,改變前任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強硬外交政策,轉而致力與西方尤其是美國改善關係,碰到一心要與美國宿敵破冰的白宮主人奧巴馬,一拍即合水到渠成,兩人很快合演一齣美伊總統三十多年首次直接通電話的戲碼,接着的核談判更打破十多年僵局,伊朗終在去年與美國在內的六國達成歷史性協議。

對這份協議,伊朗強硬派並不高興,指摘魯哈尼向西方妥協太多,就在國際即將根據協議撤除對伊制裁之際,伊朗敏感軍事舉措頻仍,去年十月和十一月,接連試射彈道導彈,被指違反聯合國決議,美國一度威脅實施報復措施;十二月,伊朗又把火箭炮發射到正在波斯灣的美國航空母艦杜魯門號附近水域,險釀軍事衝突。

伊朗下月舉行國會和專家會議的選舉,前者選出二百九十名議員,後者選出八十八名宗教人士,以組成最高權力機構來監護最高精神領袖,並擁有決定下任最高精神領袖人選的權力。核協議在兩項選舉中舉足輕重,若其順利落實,魯哈尼陣營必定大勝而回,作為強硬派核心的伊朗革命衞隊,近月試射彈道導彈等未嘗消停,這些被美國視為「挑釁」的行動,似有替核協議設置障礙之意。

魯哈尼政府和華府合作迅速拆彈,撤銷對伊制裁、落實核協議,避免了節外生枝,可謂皆大歡喜,若非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伊朗外長扎里夫在多月談判中建立緊密關係,一拿起電話便可直接通話,相信美軍被扣事件不會這麼快落幕。

不過美國共和黨的陰謀論亦非無的放矢,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一聲令下,魯哈尼和革命衞隊互扯貓尾,挑戰華府的底線,大殺美國的威風,美軍士兵跪地求饒一幕,正是伊朗擊敗「大撒旦」的最好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