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邁入二○一六年,中國金融市場便驚天動地,人民幣匯率上竄下跳,全民兌換美元,海外全力做空,股市更在短短幾天內蒸發七萬多億元的市值,大大動搖國人信心。這一系列亂象折射出決策層缺乏金融專才,在危機時無法有效決策。

中國在金融領域險象環生,暴露出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決策層缺乏金融專才。本來王岐山是最佳人選,但他轉戰中紀委,負責反腐工作。餘者無論是總理李克強還是常務副總理張高麗,他們都擔任過地方諸侯,說到底特長是黨務而非金融。在副國級層面,分管金融的馬凱,專長是搞發展規劃,對金融了解不深。央行行長周小川雖然浸淫金融多年,但歲數偏大,發言權不足。由於決策層缺乏懂行之人,導致在危機來臨時,要麼不敢決策,要麼胡亂決策,結果問題叢生。

六四事件後,中國經濟大滑坡,以李鵬為首的財經內閣無力振興經濟。後來,鄧小平慧眼識珠,破格提拔朱鎔基,指定懂經濟的他負責財經事務,朱鎔基也不負重望,大刀闊斧,短短幾年就扭轉了局面。可以說,用好了一個人,就盤活了整盤棋。反觀現在的財經班底,包括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皆由庸才貪官把持,金融怎能不亂?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嚴重滯後,不僅單個行業的監管朝令夕改,部門之間的協調也漏洞百出。比如今年起施行的A股熔斷機制,還沒活過一周就被叫停。中國證監會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淪為國際大笑話。金融是經濟制高點,牽一髮而動全身,股市匯市債市聯動共振,影響巨大,若缺乏科學高效的協調機制,出了事後才補救已經太遲。

協調不足 亟需改革

雖然當局曾發文明確表示「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由央行牽頭協調,但由於周小川在黨內並沒有顯赫職務,其協調能力無法實現最大化,每到關鍵時刻,各部委自行其是,各搞一攤,打亂戰、亂打戰,向市場發出混沌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訊息。因此,重新改革金融協調機制迫在眉睫。

有報道稱,國務院辦公廳已經將經濟局六處獨立,設立金融事務局,即秘書四局,主要負責涉及「一行三會」的行政事務協調,但不涉及具體業務的執行落實,原農行副行長李振江將出任副局長並主持工作。如果消息屬實,或許是亡羊補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