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筆者說中國監管部門在推出熔斷機制時,既未考慮時機問題,也無視A股市場的散戶特徵,同時兩次熔斷的閾值設置也不合理,這樣出台的熔斷機制就很容易淪為做空股市的工具。

原因在於,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各種利益交集的市場,正如一些私募人士所言,熔斷機制最有利於利益集團做空A股,因為只要動用少量資金就可以將大盤砸到觸發熔斷,極端情況,就是在集合競價時,讓大盤觸發熔斷,這樣毋須等股市開盤,全天交易就停止,從上周四的情況看,如果上周五沒有暫停熔斷機制,極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如此,A股就將徹底喪失流動性和定價,相信正是考慮到了這點,而不僅僅是股民的損失,才導致監管部門下決心暫停熔斷機制。

一個新事物的出台,出錯難免,但像上周那樣的情況,代價也實在是太大了。好在監管部門及時暫停熔斷機制,也算是順應市場呼聲,接受市場教訓,有錯就改,而不為面子死撐。當然,它也產生了另一個負面作用,即政策朝令夕改。

從政策對百姓生活的影響而言,最怕的就是這種顛來倒去、反覆無常,因為這樣就沒有預期,沒有預期要麼誘發投機,要麼就沒有交易,無論哪種情況都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而從中國來看,恐怕更多的還是前者。這也就是一些學者把A股稱作賭場的原因。賭場其實也是講究規矩的,所謂願賭服輸,但A股市場的許多投資者,估計連這種願賭服輸的精神都沒有。

隨時損害大眾利益

因此,當局應該從此次熔斷事故中接受教訓,以後不管出台甚麼樣的政策或措施,都要把各種可能的情況考慮到,最好先要有個沙盤推演,如果還拿不準,可以先在局部試錯。像熔斷機制這種政策,完全可以在推出之前,在模擬市場演練幾次,那麼就不難發現上述存在的問題了。我不知道監管部門是否演練過,或者委託券商演練過,如果演練了,按理是不會出現後來的情況的。

政策制訂其實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它關係到政策作用對象的切實利益,尤其是一些面向全體民眾的政策,稍不留神,就會損害大眾利益,故在制訂政策時要慎重再慎重。若前期沒有一個紮實的調研、對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綜合考量,最後出台的政策多半損人不利己,或者修修補補。可惜,這樣的政策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