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內部近日又掀起一股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各國大打口水仗。不過,以歐盟目前的實力,就此議題向中國施壓,實在是不自量力。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最早將在今年二月提出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提案,之後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及歐洲議會將決定是否通過該提案。現時各方已卯足全力,大做文章,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荷蘭、比利時和英國則「堅定」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源於中國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簽訂的《入世議定書》。該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在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並不自動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是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即替代國價格作對比價格,這種待遇保持十五年。」依據加入世貿組織附加條款,該組織成員國需在今年十二月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一旦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意味着歐盟將使用中國產品的國內價格作為貿易調查依據,這將嚴重制約歐盟對華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目前歐盟以中國政府人為干預,降低其國內產品的價格數據,導致數據無法真實反映出產品的正常價值為由,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銹鋼、太陽能電池板、鋁箔、單車、螺絲釘、紙、廚房用具等產品實施反傾銷稅,稅收金額高達數十億歐元。

中歐實力 此長彼消

正因為此,歐盟的工業製造商主張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有機構甚至發布報告,認為這將影響歐盟三百五十萬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美國也從中大力阻撓,美國官員警告歐盟國家,指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妨礙歐美國家採取措施阻止中國向其傾銷廉價商品,這無異於「單方面解除」歐洲針對中國的貿易防禦。在他們看來,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歐洲人為了獲得巨額投資而試圖討好北京的最新例證。

歐盟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方面三心兩意,既有私心自用的因素,也有美國的旁敲側擊,問題是歐盟有多少牌可以與中國叫板?又怎能抵擋中國的銀彈攻勢。目前歐盟經濟每況愈下,債務危機的警報尚未解除,難民危機又接踵而至,歐盟各國希望中國能夠增大投資,以提升就業率渡過難關。在此背景之下,歐盟又怎能對華硬起來?

從長遠來看,中歐實力此長彼消,中國超越歐盟將是大勢所趨,如果說過往歐盟可以對中國高高在上、頤指氣使,那麼隨着綜合實力的逆轉,這個時代恐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不少西方人的心態還是無法適應,仍然對華指指點點,這難免給雙邊關係製造更多的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