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以來,中東政策到處碰壁,但去年卻「佳音」頻傳,年中伊朗核協議達成,年底「雙喜臨門」:一是敍利亞危機出現曙光和談在望,二是伊拉克局勢喘定,阿巴迪政府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手裏奪回西部重鎮拉馬迪等失地,可是踏入新年,奧巴馬又面臨中東噩夢。

沙特阿拉伯處決什葉派重要教士尼米爾,所觸發的外交風暴愈捲愈大,在伊朗示威者縱火破壞沙特駐伊使領館後,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巴林、蘇丹和阿聯酋不是跟隨沙特與伊朗中斷關係,就是降低外交級別,國際社會呼籲克制冷靜無助降溫,再有一個海灣國家科威特召回駐伊大使。

沙特和伊朗的衝突,其實就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對壘,過往兩國透過其他國家或組織打代理戰,這次雙方赤膊上陣親自落場,大家都有國內政治考慮。

沙特在國際油價急跌入不敷支情況下,要以「大快人心」的處決來轉移視線,而伊朗不能容忍「挑釁」,早在前年尼米爾被判死刑時,德黑蘭已警告沙特膽敢進行處決後果自負,尼米爾不但是沙特國內更是整個什葉教派的象徵人物,事到臨頭,魯哈尼政府不能做縮頭烏龜,反對魯哈尼與國際達成核協議的強硬派,更是乘機大做文章,雙方都要為下月國會選舉爭取選票。

挑起事端的沙特,似乎更有向奧巴馬一顯顏色的意味,從伊朗核協議達成到伊朗獲接納成為敍利亞危機談判桌上的一員,作為伊朗宿敵的沙特,難免愈來愈寢食難安。

沙特看到的,是傳統盟友美國政策轉向,對沙特視若無物轉而「擁抱」伊朗,沙特去年出兵也門狠打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及不理美國已有空襲伊斯蘭國的反恐聯盟,而是另起爐灶建立新的盟軍,顯示沙特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而是在國防安全上要自我主宰,處決尼米爾,沙特顯然計算到伊朗的反應,若遜尼派和什葉派爆發全面衝突,甚麼伊朗核協議、敍利亞和談,恐怕都難以落實或展開。

奧巴馬難免焦頭爛額,無法為沙特和伊朗的對立降溫,他的中東策略將告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