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有一尊少女銅像,這是南韓人用以提醒日本,抗議慰安婦問題沒有獲得積極處理,這座銅像被稱為慰安婦和平碑,一些反日人士經常聚集於此,日韓兩國的裂痕由此可見。

日韓在歷史遺留的問題上懸而未決,成為重大隔閡,去年是日韓建交五十周年,日韓關係卻跌到冰點。然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去年十一月舉行峰會後,情況有極大轉變,兩人同意解決慰安婦問題,經過多次協商,終於達成協議,日本同意提供十億日圓予南韓成立的慰安婦援助基金,安倍亦對受害婦女表示歉意。

過去日本對南韓提出的慰安婦問題一直迴避,認為兩國在一九六五年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已解決,直到九三年一名南韓慰安婦提告,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及賠償,才再度受到關注。而日本於九五年設立亞洲婦女基金,由海內外民間募款近六億日圓,對受害者進行賠償,但這屬於民間性質,南韓不肯接受。今次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背後有一個重要推手,這就是美國。

日本與南韓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也是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兩大支柱。但安倍上任後的一連串強軍政策令日韓關係緊張,而朴槿惠上台後,兩人因二戰歷史和慰安婦問題鬧僵。日韓交惡令美國十分頭痛,奧巴馬政府屢屢催促安倍與南韓修好。日韓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角色重要,美國要鞏固與亞洲盟友的聯合陣線以制衡中國大陸以及北韓。美國在背後力促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兩國修好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對此表示歡迎。

正視反省侵略歷史

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同時引起了台灣的反彈,馬英九政府要求盡速協商,朝野政黨也要求政府向日方爭取最有尊嚴的賠償條件。日本在美國的壓力下與南韓解決慰安婦問題,但對中國大陸及台灣的慰安婦問題卻懸而未決。台灣積極地與日本交涉,社會也一片聲討之聲,但長久以來卻未見大陸有聲援慰安婦的活動。

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強徵二十萬名慰安婦,她們受創的心靈未能獲得慰藉,人權未被重視。在此問題上,兩岸應聯手向日本聲討,中國婦女的人權不應被忽略。中國慰安婦的聲音我們聽到了,希望能求得一個公道,並獲得正式的賠償,日方應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拿出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