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公務員數量一直是個謎,統計方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或許連官方都不清楚有多少公務員,故至今未公布一個權威的數字。至於行政費用,更是一筆糊塗帳,早前有個說法,中國各級政府的三公經費每年高達三千億元,即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和出國考察各一千億元,但這一數字從來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然而,當局正在推進的公務用車改革一不小心洩露了這方面的情況,使人們對這兩筆糊塗帳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根據官媒報道,截至本月上旬,全國有二十九個省份車改方案得到批覆,預計到年底將有二十九個省份完成省級機關車改。在這二十九個省份中,共有參改公務人員八百二十多萬人;改革前公車總數約一百七十萬輛,取消近八十萬輛,減幅逾四成;共需安置司勤人員五十多萬人。平均節支率約百分之七,其中省本級平均達百分之十一,高於百分之七的預期目標。

從已進行車改的陝西、貴州兩省情況來看,前者將正廳至科員分成七檔,車補標準從一千六百九十元到五百五十元不等;後者分四級,車補標準從一千九百五十元到五百元不等。如果以中間值一千元計算,一年就是一萬二千元。

放棄特權 談何容易

中國共有省級行政單位三十二個,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再加上中央本級,全國參與車改的公務員應該接近或達到一千萬人,而全年用於車改的補貼就高達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了。這個數字只會少不會多,因為按照車改規定,各地還保留一部分執勤用車,原則上省級不超過三成,市級不超過五成,縣區及以下不超過六成。如此看來,實際的公車費用肯定要高過這個數字。這就是此次車改國家用來購買各級公務員特權的費用。

根據官方說法,車改後比車改前節約了百分之七的經費,換言之,車改前政府每年的公車支出至少達一千三百億元。因此,前述三公經費每年三千億元的說法,是有數據支持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年的支出,以後國家每年都要支付這筆補貼。

那麼,誰來為此買單?當然是納稅人。問題是,給上千萬的公務員支付上千億的車補,是否合理?縱觀世界各國,都沒有中國這麼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也沒有這麼龐大的公務車隊,可人家的政府照樣運轉。儘管按照當局規定,只有副部以上官員才有專車,之下只能是公務用車,但實際上各級政府幾乎每個部門的領導都配有專車,這就是中國特色。專車說到底是一種特權,要放棄特權,談何容易?所以這麼多年下來,車改最後還是選擇了用錢來購買,此乃當局車改的邏輯,在這一邏輯指導下,車改由當局一手操縱,公眾只能是旁觀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