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戰火紛飛,伊拉克戰亂、敍利亞內戰、也門衝突,一場接一場,各方打得你死我活,這對世界軍火商來說,卻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中國軍事工業亦可分一杯羹。

最近一段時間,沙特、阿聯酋、伊朗、敍利亞等國派出政要訪華,當中很重要的議題,是希望從中國採購大量武器。由於中東戰事正酣,反坦克武器、狙擊槍、迫擊炮等消耗很快,這些直接或間接的參戰國自身軍事工業不完備,或者生產供應不上,不得不向其他國家求購,中國軍火產品價廉物美,正好滿足這些國家的胃口。

上門求購先進武器

中國有世界最龐大及高效的軍火工業,加上解放軍正進行軍事改革,隨着大量人員裁減,一些現役的武器裝備亦將被封存。如今中東這些「土豪」上門求購,正好給解放軍提供很好的銷售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東戰亂持續的時間愈長,對中國愈有利。

三十多年前的兩伊戰爭便是典型一例,當時伊朗和伊拉克自身的國防工業薄弱,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武器裝備及零配件,由於中國武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戰爭期間,雙方均大量購買中國的武器裝備。這場遠在萬里之遙的戰爭,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軍事工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當時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鄧小平提出「軍隊要忍耐」。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貨,中國的軍工企業處於崩潰邊緣,這時候因為兩伊戰爭而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困難的中國軍工廠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兩伊競相進口中國武器,以坦克為例,伊拉克購買了兩千輛六九式主戰坦克,而伊朗通過北韓為中間人,也購買了大量的六九式坦克。兩伊在戰場上利用中國的六九式坦克對攻,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一幕。位於包頭的中國坦克生產廠家,在短短幾年間,靠出口坦克就創匯十多億美元。為滿足兩伊的要求,中國甚至拿解放軍現役裝備直接出售,當時北京軍區的防空導彈悉數賣給伊朗,以致北京上空幾乎無防可守。

現在歷史似乎又回到三十年前,沙特、伊朗、敍利亞等國競相游說中國出售先進武器,阿聯酋甚至掏出五十億美元與中國合組投資公司。中方若能把握今次機遇,不僅可以大賺一筆,還可以通過軍售增強在中東的影響力與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