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五代正式啟動解放軍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改革,不僅重新劃分戰區,而且軍令與軍政分開,養兵與作戰分離。問題是,新戰區司令如果權傾一方,會不會出現藩鎮割據呢?

軍權問題歷來關係國脈及國運。唐朝開元盛世時,萬邦來朝,中國成為世界中心,但唐玄宗卻放任安祿山在邊境地區養兵屯兵,使其擁兵自重,最終釀成安史之亂,唐朝自此一蹶不振,由盛轉衰。而趙匡胤是在領兵出征之際被手下黃袍加身,半推半就下成為宋朝開國皇帝。正是因為有層出不窮的教訓,歷朝歷代統治者對軍權都異常重視,一般都是親掌軍權,不假手於他人,而在駐軍部署上,也強調「強幹弱枝」,將最強的御林軍部署在首都周邊,由皇帝親信掌握,隨時征討各地反叛力量。

中共建政之後,每次軍事改革都重視抑制軍頭勢力。大陸剛完成解放之時,全國分成東北、西北、華北、中南、西南、華東六大戰略區,除華東的饒漱石外,分別由高崗、彭德懷、聶榮臻、林彪、鄧小平擔任黨政軍一把手,但這個局面沒有維持很久,在五十年代初,毛澤東將這些地方諸侯悉數召回北京,「杯酒釋兵權」,隨後中共宣布將全國劃分為十一個大軍區。

到了七十年代,毛澤東為防各大軍區司令任職時間過長擁兵自重,進行了「八大軍區對調」,要求各軍區司令在只帶一個生活秘書的情況下,在限定時間之內到指定軍區上任,否則一律免職。鄧小平出任軍委主席後,進一步加大各軍區司令員的流轉,很少有人在一個軍區連續出任兩任司令員,防範地方部隊淪為私家軍。

戰區指揮官權力大

這次軍事改革,全國由原來七大軍區重新劃分為四大戰區,原來的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有可能消失。但東南西北四大戰區的指揮官,權力遠遠大於原有軍區司令,掌握資源之多更超過不少地方省市書記,一旦這些戰區指揮官利用地方衝突挾寇自重,很可能重演藩鎮割據一幕,尤其是如果國家領導人是一位「凡事不折騰」的弱主,根本無法制約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國家恐怕會陷入戰火之災。因此,中央軍委如何制約這些戰區指揮官,將是一大挑戰。

今次軍事改革,是解放軍體制編制從原來的蘇聯式向美式轉變,但國情不同歷史不同,解放軍改革能否獲得成功,還要用實踐和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