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淑姬領導的全民盟贏得緬甸大選後,中緬關係的未來走向,成為觀察家們的關注焦點。一種觀點認為,鑑於昂山身上的民主色彩和緬甸的民主化向縱深發展,緬甸將會倒向西方,而同中國拉開距離,中緬關係未來將漸行漸遠。中國失去緬甸後,面向東盟的外部環境會趨於嚴峻。

事實上,這種看法在信奉自由民主的人士中間特別流行。毋庸置疑,昂山贏得大選後,表明緬甸的民主化已不可逆轉,緬軍方向全民盟交權不會有太大意外,在這種情況下,中緬關係會有一個調適過程,但如果由此判斷中緬關係會出現大的倒退,則是過於從價值外交的角度出發,並不符合中緬兩國的實際情況。

必須看到,緬甸積極發展同美日等國的外交關係,引入它們的資金和技術來對沖對中國的依賴,在軍政府時期就開始了,昂山上台後不僅會延續這一政策,甚至可能進一步傾向美日,但這並非因為個人的民主理想,而是國家利益使然。因此,同樣出於國家利益考量,緬甸在發展同其他大國的關係時應不會以緬中關係受損為代價,否則將得不償失。

習昂會面 預防外交

眾所周知,中國是緬甸的最大鄰國,在緬甸經營了一、二十年,各種利益犬牙交錯。以投資為例,美日等外來資本在短時間內無法代替中國空出的市場,假如失去中國的資金,對亟須改善民生的緬甸新政權並無好處,大選可以靠激情,但執政則必須理性。何況,中國還有其他制約緬甸的手段,如緬甸錯綜複雜的民族關係。所以,昂山執政後會權衡疏遠中國的利弊。

另一方面,至少到目前為止,在中緬關係上,昂山表現出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一面,中國同全民盟和昂山本人也有接觸和聯繫,昂山對中國的看法並不負面。以中國建設的密松水壩為例,在緬甸現政權藉口民眾反對而作出暫停命令後,昂山並未落井下石,反而態度中立客觀。去年昂山率全民盟代表團應邀訪華,會見了習近平,習昂會談的內容至今沒有公布,但這是北京當局預防外交的重要一步,則殆無疑問。行前,由於昂山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身份,國內外建議其向習近平提及劉曉波一事,可昂山知道這一問題的敏感,並未接受此建議。最近,昂山在接受中國官方媒體採訪時,又表示緬甸將繼續執行與所有國家友好相處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視與鄰國的關係,繼續奉行對華友好政策,充分顯示其在對外關係上的務實態度。

考慮到中國同緬甸現政權的貌合神離,甚至有理由對全民盟上台後中緬關係的發展持一種樂觀態度。昂山和全民盟沒有歷史包袱,或許反而能使他們在緬中關係上輕裝上陣。兩國關係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