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被調查後,其心腹親信、證監會稽查總隊副總隊長習龍生亦被帶走。當局積極進行人事清洗的同時,也密鑼緊鼓地為有關監管機構洗牌造勢,大金融監管格局呼之欲出。

內地股市早前在短短兩個月內暴跌四成,幾十萬億元市值蒸發,迫使當局採取前所未有的救市舉措,防止發生系統性危機和市場恐慌蔓延。股災也讓當局進一步反思金融監管機構存在的問題,並醞釀大刀闊斧的改革。

朱鎔基的前秘書、中央匯金副董事長李劍閣早前表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形成的金融領域分業監管框架,已經形成明顯的利益固化、部門分割狀況,不適應中國的金融發展。這個結論顯然不是隨便斷定,而是高層的政治判斷。

事實上,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中國金融業迅速膨脹,形成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派系政治、山頭主義以及權貴資本糾結在一起,成為阻礙金融業壯大的阻力。

以今次股災為例,原本負責監管的證監會官員竟淪為監守自盜的小偷。如姚剛、張育軍與中信證券的高管,他們作為國家依賴的救市主力,理應具備基本的政治常識,對股市崩潰和救市失敗將產生的政治危機也應心知肚明。然而,他們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救市過程中胡作非為,完全不顧大局。往小裏說,這是利令智昏;往大裏說,則是居心叵測,企圖發動經濟政變。

利益糾葛 不易擺平

證監會表現差劣,高層深為不滿。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表示,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着不適應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

不久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建議,將「一行三會」合併為統一的綜合監管機構,並將成員單位同時擴大到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提高協調層次,明確監管職責,以強化統籌監管。很明顯,這種把監管監督集中化的改革,將褫奪「一行三會」的權力,並在市場監督和中南海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繫。

中國正全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今後中國金融市場會與國際市場無縫對接,意味着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將更大更複雜,如何因應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形勢迅速決策,防止被部門利益綁架,被金融權貴誤導,將是中共的極大挑戰。可以說,大金融改革就是第五代重新掌控金融業的一大嘗試。

問題是,「一行三會」屬正部級單位,在未來的改革中,無論是「三會」降為副部級,還是在國務院層面成立新機構,勢將牽動利益調整,機構改革反而可能為未來功能不協調和利益糾葛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