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協議今年七月達成後,德黑蘭政府打破西方外交圍堵,在國際舞台活躍起來,於敍利亞談判桌也首次爭得一個位置,可以參與話事,政治地位固然提升不少,經濟利益更是滾滾而來,無論歐美還是俄羅斯,都着眼伊朗的無限商機,紛紛派員鋪橋搭路,其中法國和意大利的代表團今年九月曾經訪問德黑蘭,更邀請伊朗總統魯哈尼訪問兩國,轉眼間魯哈尼到了啟程的時候,卻與法國鬧出「酒杯裏的風波」。

魯哈尼這次意法行,是伊朗總統十六年來首次訪歐,可謂意義非凡,他會先抵羅馬,然後再到巴黎,按照法國安排,總統奧朗德會在愛麗榭宮為魯哈尼舉行晚宴,但因伊朗提出「尊重回教傳統、宴會必須無酒」的要求,法國無法辦到,乾脆取消晚宴,改而提議兩人共進「無酒早餐」,伊朗卻又指「格調太低」而拒絕,令魯哈尼法國行無端蒙上陰霾。

這次酒杯裏的風波,看來也像茶杯裏的風波般,不會掀起甚麼巨浪,以致破壞兩國好事,不過這是饒有趣味的一件事,愛麗榭宮為甚麼不能舉行一個無酒晚宴?

法國人精於飲食,法國釀造的美酒又馳名於世,宴會少不了杯光斛影,這或只是一個原因,更主要的是,如果「屈服」伊朗要求,奧朗德不免落人話柄,極右政黨國民陣線不正痛罵回教「污染」,法國傳統包括飲食文化受到侵蝕,到處可見中東烤肉架嗎?其實,一九九九年伊朗前總統哈塔米訪法時,亦因酒的問題而取消宴會,奧朗德只是蕭規曹隨。

法國做不到主隨客便,魯哈尼更不能冒回教世界之大不韙破壞清真戒律,宴會取消,但伊法的合作前景,相信不會如何受到影響。

法國與意大利一樣,在國際實施制裁前,為伊朗在歐洲的主要經濟夥伴,伊朗擺脫制裁在即,目前百廢待舉,到處都是商機,客機、汽車和能源,一筆筆都是大交易,醫療和工農業等領域的合作,也有無限空間。法國對魯哈尼是當財神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