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之下,中央終於出台「關於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期望能夠給低頹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但改革方案在公平及效率之間搖擺不定,體現出第五代對國企改革的兩難態度。

國企改革是中國的老大難問題,先後經過經營承包、股份制以及抓大放小、出售小型國企等多個階段,現在留下的國企絕大部分是資產龐大、佔據行業壟斷地位的企業。國企改革過程總體是逐步私有化,向民間讓利,因此整個過程充斥腐敗,權貴上下其手,盤剝國有資產。不客氣地說,中國製造的諸多億萬富翁中,除了少量是在科技行業中憑藉技術優勢脫穎而出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帶有掠奪國有資產的原罪。

正因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導致很多下崗的草根民眾對國企改革恨之入骨。近年來,一些左派人士紛紛呼籲,中央對國企改革要慎重,甚至主張改革要往回改。事實上,圍繞國企改革,內地已形成兩種不同聲音:一種是先富階層及其代表的聲音,他們認為中國融入世界,進一步發展經濟,必須要加快私有化過程,尤其是允許民營資本入股那些特大型的央企,一些對民營企業禁入的行業也要全面開放;另一種是中下階層代表的聲音,認為國企改革不能再淪為權貴的盛宴,改革要突出公平,並以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為導向。

這兩種聲音鬥爭激烈,在中央高層亦有不同反應。中共十八大時,曾提出要搞混合所有制,當時民營企業家及其學界代理人都異常興奮,認為是第五代向市場化改革方向作出承諾。相反,黨內一些人則認為,混合所有制的結果,只會導致民營資本吞噬國有資本,最後反客為主,而且一些民營資本的背後是跨國資本,一旦放開混合所有制,相當於中國經濟安全大門洞開。

振興經濟 重中之重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國企改革方案遲遲難以出台,而隨着第五代掀起反腐整風行動的開展,「慎重派」開始佔上風,最明顯的就是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被調查之後,接任者是沒有任何央企背景的張毅,而張長期從事反腐,政治掛帥,推動國企改革並非其所長。不過,早前內地雪崩式的股災,以及經濟基本面每況愈下,使「改革派」重新佔上風。雖然第五代反腐讓百姓出了一口氣,經濟衰退卻使各階層利益普遍受壓,振興經濟成為重中之重,在此情況下,國企改革不得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