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組織幾個老師寫一本《中國公民讀本》的小冊子,也把筆者拉進來了,承擔《公民與意識形態》一章的寫作,斷斷續續寫了兩個多月,算是快完工了。

官僚集團言行不一

當局的意識形態這些年有很大改變,雖然老的、正統的那套還沒放棄,但也加了新內容,比如前年發布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有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內容,再比如中共第五代領導人提出的「中國夢」。不過,在寫作過程中,我感受強烈的還是官方意識形態或官方倡導的意識形態無力解釋現實,被民眾所排斥,我試圖歸納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社會的腐敗、種種不公不義以及官僚集團的言行不一、自我分裂而導致官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凝聚力大大降低。意識形態要有影響力,倡導者,包括個人和群體,必須做到言行一致、言傳身教,如果一方面意識形態宣揚的事物美好和崇高,一方面卻不準備去履行,相反,出現種種醜惡現象,大眾勢難相信意識形態言說的東西。

二是正統意識形態喪失了對新事物、新問題、新現象的解釋力,不能提出讓人信服的答案。中國社會正處於全面轉型中,轉型的一個本質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增強,但對於這種不確定性,傳統意識形態沒有能力提出解釋,回答人們的疑問,或者提出的答案不能說服大眾,這就自然導致意識形態的吸引力下降和衰落。

三是市場經濟使大眾失去了對意識形態的熱情。在改革開放前,「一大二公」的經濟生產方式和集體生活以及持續的政治運動,客觀上導致意識形態的盛行,再加上對領袖的崇拜,所以那是一個意識形態狂熱的時代,但市場經濟消解了意義和崇高,釋放了人們最原始的賺錢本能,金錢或者市場本身成為一種新的意識形態,過去的政治意識形態也就不可能再燃起人們對它的熱情。

最後是全球化的影響和西方意識形態的擠壓,導致正統意識形態進一步邊緣化。在全球化時代,各種理論、思潮、觀念相互激盪,傳統的價值觀念、信仰體系、意識形態被重新審視,一旦發現與自己的社會經驗、理性認識不符,就會被疏遠甚至排斥。另外,西方意識形態的傳入使民眾獲得新的價值參照系,一些迥異於傳統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難免會被民眾接受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