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四年前三一一災劫後,關閉國內核電廠,成立新的監管機構,制訂新的安全標準,終於,首個符合「嚴格」要求的核反應堆重啟,日本告別「零核電」時代,不過,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人仍然反對使用核能,首相安倍晉三為何甘冒天下之大韙?

二○一一年大地震觸發海嘯和福島核事故後,日本當時五十多座核反應堆停擺,翌年最為倚賴核能發電的關西電力,由於供電嚴重不足,福井縣大飯核電廠兩個機組一度重啟,但到九月又再關閉,若從這個時候算起,日本度過近兩年「零核電」。

在福島核事故前,日本是核能大國,核能發電佔了所用能源的三成,穩佔世界第三大核電國的地位,在「零核電」時代,能源匱乏的日本,不得不大幅增加石油、天然氣、煤等的進口,致使連年出現巨額貿易赤字,安倍晉三的經濟改革首當其衝,若能全面重啟核電,立竿見影是減少能源的輸入,有助改善貿易平衡。

安倍晉三拒聽主流民意,無視幾年來在東京首相府前的反核示威,還因充斥他耳邊的是大企業要求重啟核能的聲音,電力公司投放巨資發展核能,設施從此棄置,投資付諸流水,面臨的或是滅頂之災,安倍晉三必須保護自民黨金主的利益,更不容核能業倒下,進一步拖累經濟。

反過來說,如果核能業捱過難關,則日本核能衝向世界的鴻圖大計也可繼續施展,在福島核災前,日本與老牌的美法和新興的中國等國,爭奪核能市場,這幾年只能眼巴巴乾着急,如果日本無法保證核電的安全,連自己也不敢用,其他國家的用家又哪有信心?

安倍政府「排除萬難」,首先重啟在東京西南一千公里外的九州川內核電廠,這個距離首都最遠核反應堆的「測試」顯示,民眾並不相信所謂「安全承諾」,日本反核聲浪益見高漲。日本目前有四十三個可以運作的反應堆,其中五個獲得批准可以重啟,但往後恐怕一關難似一關。安倍晉三漠視民意,既修憲擴軍,又重啟核電,民望愈跌愈低,最終自吃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