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民幣推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貨幣籃子」(SDR),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近日,IMF一份內部報告說,考慮到市場上SDR使用者的要求,建議IMF將現行SDR的有效期延長至明年九月。有關消息被外界解讀為人民幣納入SDR的計劃將被推遲,當天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大跌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有評論更據此認為,人民幣保衞戰已正式拉開序幕,並把人民幣推遲納入SDR歸咎於中國政府近期的救市措施。

然而,綜觀IMF的內部報告以及新聞發布會,並不能得出上述結論。IMF負責相關事務的高級官員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也明確表示,原定十一月底對人民幣加入SDR的評估時間表並未改變。

事實上,部分人士之所以有此誤讀,並把它提升到人民幣保衞戰的高度,反映了原教旨「市場派」一直對中國政府的救市耿耿於懷,並想當然地認為是政府救市讓IMF推遲將人民幣納入SDR。根據這種觀點,中國政府的救市讓國際社會嚴重不安,擔心人民幣若不走向市場化,會經常出現類似股市救市的人為干預,而貨幣的匯率干預和操縱,正是國際社會最不認可的。他們認為,即使要干預也要採取市場化手段,而非簡單直接的行政干預。因此,要使人民幣盡快納入SDR,中國政府就必須當機立斷退出救市。

推遲入籃 非關救市

說得不客氣一點,這實在是迂腐之見。退一萬步講,即使政府救市錯誤,如果此時退出,將會錯上加錯。至於由救市聯想到對貨幣的干預和操縱,更屬過度演繹。必須指出,西方國家在有需要時也不時干預貨幣,把IMF推遲將人民幣納入SDR的責任全加在中國政府救市上,並不公道。

值得注意的是,IMF總裁拉加德上月底在評論中國股市的震盪時曾表明,支持中國抑制近期股市動盪的努力,股市動盪不會影響北京試圖將人民幣納入SDR的努力,儘管她也暗示當前的審核過程,可能要比原定於十一月份結束的時間表持續更長時間。從拉加德的表態看,若人民幣被推遲納入SDR,並非由於中國政府的近期救市,而可能有別的因素,如地緣政治問題等。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 其貨幣卻遲遲未被納入SDR,反映了過時的、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而這正是中國需要努力改變的格局,也是中國亟欲人民幣加入貨幣籃子的根本原因。

從IMF披露的內部報告看,目前有兩種相左的看法:一是認為人民幣「入籃」的機率很大;二是認為人民幣是否應該「入籃」的最終評估可能會被推遲。不論出現哪種結果,對中國政府而言,應該有自己的定力,按既定路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