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A股周一大跌百分之八點四八,創八年半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並且是一九九六年底實施漲跌停限制以來第四大跌市,兩市逾一千八百隻股份跌停。這事發生在政府救市的關口,可謂奇哉怪也。

此次股市大跌,事後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比如在政府救市之後,短短十來天滬市上漲了不少,很多股票更是漲幅頗大,股民有一個「落袋為安」的想法;比如經濟形勢依然疲軟,不支撐股市繼續上漲;再比如一些公司大股東違規減持,等等。但不管怎樣,有一個因素不能不提,這就是輿論對政府救市一直沒有停止爭議,從而影響了相關部門救市的意圖和部署,給市場一種感覺:政府救市不堅決,有些三心兩意,甚至藉救市進行利益輸送或者收集便宜籌碼。

上周曾有報道說,監管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和機構討論退出問題,消息傳出後,令市場一度大跌,嚇得證監會趕忙闢謠,這才穩住了市場情緒。我相信有這麼一個會議,討論退出也很正常,因為救市資金最後肯定是要退出的,不過,在救市半途討論退出,就反映了監管部門有些急功近利,大概是他們判斷股市已經很穩定了,救市成功了,但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之後,中金公司前總裁也公開批評政府暫停上市公司IPO的做法。而此前公開反對政府救市的一些學者,還在以各種方式批評救市,這些反對聲音或多或少會影響監管部門的判斷,覺得政府救市是不是真的違背了市場理論,自己為了「政治正確」,屈服於民粹之下,在做一件錯事?如果對政府救市起了這種疑心,部署時就不能很好地貫徹救市意圖,或者這個救市意圖也會出現問題。有傳言說,證金公司出現在空方席位。不管是真是假,它使市場覺得,政府救市也是圖利而來。

中途退場不如不救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毋須多言,尤其是要實現總理李克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離不開股市。在這輪股市暴跌中,不管政府該不該救市,在已經出手干預的情況下,就必須托到底,如果中途退場,那還不如不救。這不但關乎政府救市的效果問題,更關乎政府的信譽問題。

救市不是來股市搶便宜籌碼、與民爭利的,若在股市還處於動盪、市場信心尚未根本恢復時,政府就撤出或者放出撤出訊號,今後誰還會信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