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問題達成協議之後,伊朗將全面回歸國際石油市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這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是極大的利好,北京應該利用這段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國內石油儲備。

油價短期內難上升

雖然伊朗需要時間來提高產量,但目前伊朗的原油庫存可以直接出口。預計明年中之前伊朗可能每天增加五十萬桶的產量,年底前將進一步增加產量,其中大部分用於出口。與此同時,受經濟低迷和產業結構調整影響,歐洲和日本近年的原油需求一直下降;近期不斷發酵的希臘債務危機,也讓市場擔心歐洲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對需求產生不利影響;中國、印度等亞洲主要買家的需求也在放緩。在多重衝擊之下,國際油價短期內難以上揚,預計將在每桶五十美元上下波動。

中國石油儲備制度建立時,正好是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時候,因此整個工程的進度並不理想。國際能源機構規定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的「安全線」,是相當於本國九十天的淨石油進口量,而目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工程進行至二期和三期之間,即使樂觀估計也僅相當於六十天左右的石油淨進口量或三十三天左右的原油加工量使用規模,離國際公認的九十天標準尚有一段距離。如今油價低迷,非常有利於中國加大進口,盡快填滿儲備庫。

事實上,國際政治風雲突變,隨時可能晴轉多雲。比如,世界石油主要輸出國沙特面臨內憂外患,皇室內部的政治鬥爭異常激烈,一旦出現革命動盪,沙特乃至整個海灣國家的石油出口都可能受到影響,油價屆時將扶搖直上。

另外,伊核協議雖然達成,但能否真正落實也是一大疑問,如果以色列斷然對伊朗發動襲擊,挑起戰爭,整個中東局勢可能出現逆轉。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明年美國將進行大選,一旦親近軍工與能源集團的杰布.布殊當選,不排除美國戰略重返中東,通過一場中小規模的戰爭拉抬國際油價,讓軍工與能源集團獲利。

諸如此類的不確定因素,決定了中國加快石油戰略儲備的窗口期並不是很長,隨時可能被打斷。另外,中國周邊的局勢也不穩定,尤其是美國近期加大對南海的軍力投入,南海這條能源運輸通道不排除因某個突發事件而中斷,屆時中國石油進口將受到嚴重影響。正因如此,當前的機遇期對中國來說是極其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