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長達十多年的艱苦談判,各方終於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在一片歡騰之際,應該看到,字面上成果固然來之不易,但能否真正落實才考驗各方的智慧與魄力。

今次談判成果,主要在於美伊都作出相應妥協。伊朗承諾,未來十年大幅削減自主核燃料循環能力,減少核材料生產,同時顯著減少鈾濃縮,並保證不尋求鈈發展。伊朗還承諾擴大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允許對其進行更嚴密的安全保障。伊朗因而獲得有限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由此可見,西方國家並未實現最高目標:伊朗完全放棄鈾濃縮甚至放棄民用核能發電。

這個談判成果看似各方多贏,實際上很脆弱。比如,根據目前透露的協議內容,國際核查人員不能隨意獲得授權核查伊朗的敏感設施,但可以在伊朗沒有提出異議的情況下核查敏感設施,包括軍事基地。這意味着沒有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不能踏足伊朗,而這勢必會引發更多的爭議。另外,十年後伊朗將結束目前所受到的核限制,而可能擴大鈾濃縮甚至鈈生產,到時伊核問題將復活升溫。這種假設並非絕無可能。

事實上,包括美國共和黨在內的強硬派一直抵制伊核協議。美國眾院共和黨議長博納表示,該協議不僅沒有阻止中東的核武器擴散,反而很可能刺激全世界核武器競賽。明年美國大選的參選人、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把這個協議稱為是「讓事情惡化的糟糕協議」。

阻力強大 隨時觸礁

目前,美國國會有六十天時間進行辯論,奧巴馬說他將否決阻攔該協議的任何企圖,但共和黨等強硬派不會善罷甘休,肯定會抓住一些旁枝末節大做文章,或者附加一系列條件,拖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最終讓協議觸礁夭折。據說,對美國政界有強大游說能力的猶太集團也在積極行動,勸說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反對該協議。

眾所周知,以色列強烈反對伊核協議,總理內塔尼亞胡更強調,以國有單邊自衞權利,言下之意是隨時可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可以說,伊核協議的簽署只是萬里之行的第一步而已,今後在落實中出現的問題定然層出不窮,尤其是明年共和黨候選人如果勝出美國總統大選,新政府很可能用核查中的爭執上綱上線,一舉廢除協議,推倒重來,屆時中東格局又將是另一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