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寫了多篇股市文章,本不想寫,奈何股市一跌再跌,已成為內地這段時期討論最多的話題,於是還想再說幾句。

周四我們看到,滬市已跌到三千多點,爾後拉紅,這可能是前期救市效應的累積所致,也可能和一則消息有關。這則消息是,公安部副部長帶隊到證監會排查惡意做空市場的線索。這則消息告訴市場,如果股市還有人一意做空,那就對做空者直接採取刑罰手段。這給做空者心理的震撼力很大,因為他們不怕政府的救市,但若因此被關進牢房,則不但雞飛蛋打,還失去人身自由,誰願意這樣?

此次救市失效,也給那些唯市場論者一個看政府笑話的機會,更使他們堅信反對政府救市的立場正確。在我手機的一個群組裏,一位向來反對任何政府干預的大牌學者在看了我有關應該救市的文章後,說了這樣一段話:炒股不創造價值,這是常識吧?股票如商品,價格過高總要回落,這是常識吧?投資買的是公司,而不是官員的表態和官媒的社論,這是常識吧?政府的職責是市場規則,而不是指數點位,這也是常識吧?當所有的常識都喪失了,除了災難還會有甚麼?

我感覺這段話充滿着一股怨氣。他說的沒錯,這都是常識,違背常識,就會出現現在這種結果。但是,人見到好東西貪吃也是個常識,當因為有人貪吃致使生命有危險,如吃魚導致魚刺卡在喉嚨裏,你能因為貪吃是常識就不送他到醫院去拔刺?常識和救市失效並不等於不該救市,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我本來是想在群裏這樣回應該學者,後來想想,免得挑起意氣之爭,就算了。

先穩信心 再推改革

但可以理解像這位學者一樣反對政府救市人士的出發點,他們想利用這次股災脫掉中國股市政策市的色彩,因此主張長痛不如短痛。問題是,即使以如此大的代價,包括犧牲幾千萬股民的利益,政策市的色彩是否就一定能夠脫得掉?因為中國的政策市並非僅僅表現在股市上,而是政府對整個市場的干預都很深,這本來就是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一個特點。在一個已經由政策市轉化為政治市的市場,要去股市的政策市,須先把股市穩住,恢復股市人氣,在股市開啟一個上漲周期中再平衡推出那些未竟的改革措施,將股市改造成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

如果這樣,股市還有救,還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