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九」股災的一個效應,就是從心理上打垮了許多人對牛市的憧憬。多個網站的調查顯示,平均接近一半網民認為本輪牛市會終止於這次暴跌。

但筆者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充其量這次暴跌是中期調整,用中期調整的標準來看,時間上或未達到,但跌幅已足夠。短短六個交易日,滬市最大跌幅接近兩成,股指跌掉了九百多點。在暴跌前,一些人曾預言股市必須有一個千點跌幅才能遏制瘋牛步伐,應該說是預言成真。但即使是他們,可能也沒有料到千點跌幅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的。

改革任務遠未完成

牛市的一大特徵就是急跌,本周一滬市A股在上周五大跌百分之六的基礎上,早盤一度再大跌百分之五,很多股民不計成本斬倉,那景象非常可怕。

但筆者認為,這不是牛市的終結,如果牛市就此終結,證監會主席所說的「改革牛」也就等於白說。對這波行情,證監會主席定義為改革牛,意思是它是由改革所催生的或憧憬改革而帶來的牛市。監管部門確實雄心勃勃,想在股市上大幹一番,但至少到現在為止,監管部門推行的改革舉措不多,改革任務遠未完成,例如,監管部門希望國企的超級大盤股藉着牛市上市,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隻國企大盤股,即中國核電和國泰君安上市,還有一隻中國核建馬上也要IPO,未來會有更多國企需要借助資本市場融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牛市步伐卻戛然而止,就是股民同意,監管層也不答應,這可是他們的政績工程。

有學者非常不喜歡「國家牛市」這個說法,潛台詞是國家不要給股市附加它實現不了的功能和使命,而應按照自身邏輯去運轉。乍一看很有道理,但實際並不符合中外股市發展歷史。除早期股市外,後來的股市多少都帶有某種國家意志和意圖,沒有完全純粹的股市。「國家牛市」的說法,不是指國家為了實現某種特殊使命,而強要在股市上製造一個牛市;它指的是激活股市本來具有的功能,從而讓股市在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中承擔它應該承擔的使命。

從發達國家的股市來看,它在國民經濟和國家發展戰略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而在過去,中國股市基本沒有發揮這些作用。這當然有一些特殊原因,現在,從高層到監管部門,已經體認到了這點,所以,牛市怎麼可能半途而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