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故鄉四川廣安的鄰水縣日前發生萬人示威爭取高鐵,導致嚴重的警民衝突,上百人受傷。這場衝突的背後,折射出內地民眾為了本地的發展利益,不惜以身相搏。

從四川達州至重慶的鐵路,原本有東西兩條線的規劃,西線方案由達州經渠縣、廣安至重慶,東線方案則由達州經大竹、鄰水至重慶。一開始東線方案受到青睞,後來據說有高層勢力介入,西線方案成為正選,這讓鄰水民眾大為不滿,為此掀起大規模的「保路運動」。

火車一響,黃金萬両。高鐵經濟已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火車頭,高鐵延伸到哪裏,經濟就旺到哪裏,隨着高鐵網的鋪開,高鐵福利也被更多人認可,尤其是設立高鐵站的城市更是受益匪淺,隨之而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能在短時間內將城市的經濟抬上一個台階。對於民眾,高鐵意味着便捷的交通;對於開發商,高鐵就等於更高的房價;對於地方政府,高鐵代表着政績。

於是,愈來愈多關於高鐵的明爭暗鬥戲碼開始上演。比如,同處湖北省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荊門兩市同懷着高鐵落戶自家的願望,兄弟城市間暗自爆發了高鐵爭奪戰,荊州發動「保路運動」,荊門則高舉「讓高鐵進荊門」旗幟。

利益博弈 爭執不斷

還有一些城市為爭搶高鐵站點花樣百出:四處公關,廣拜菩薩;群眾施壓,官員拚命;近鄰反目,唇槍舌劍。比如,河南新野、鄧州均要求鄭萬高鐵經過本城,兩個城市的民間團體在全國多個城市發起各種形式的競賽,鄧州同鄉會組織民眾上街,新野保路同盟則出動更多人示威;鄧州保路者去天山拍照,新野保路同盟到美國白宮留影,兩地爭執不斷,洋相百出。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游說京城的高官為自己的家鄉說話,企圖借助高官的一言九鼎,在保路運動中勝出。當年劉志軍主政鐵道部時,曾將高鐵的路線規劃與高鐵站的設立,當作一個政治籌碼與地方諸侯博弈,更不時以此邀寵於高官。例如劉志軍就曾拍板,在令計劃的老家山西平陸設立一個高鐵站,而平陸的經濟在當地根本不入流,劉志軍此舉就是向令計劃獻媚。

事實上,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建高鐵站,一些人口少、經濟弱的地區,高鐵項目幾十年也收不回成本,得不償失,但是地方政府會把爭奪到高鐵項目作為政績,一些地方民眾也認為「會叫的孩子有奶喝」,這些狹隘的情感在高鐵科學性上站不住腳。一條高鐵的設定要考慮經濟性和安全性,既要靠近資源和人口聚集區,又要經過嚴格的勘探和鑽探,也要考慮地質條件、環境條件等。遺憾的是,爭高鐵已成為利益博弈,其他考量早就被拋之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