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的莫斯科紅場大閱兵是俄羅斯重構歷史敍述正當性和展現俄羅斯全球大國地位的儀式,而解放軍方陣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出現,則顯示中俄同盟達到一個新高度,以及中國試圖增強在二戰問題上的話語構建能力。

今年是二戰勝利七十周年暨蘇聯衞國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承繼蘇聯衣鉢的俄羅斯於五月九日舉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閱兵式,中國派出了由一百一十二名軍人組成的方隊,而習近平也應邀出席了慶典活動,並和其他國家領導人一起在紅場檢閱部隊。

閱兵典禮兼具公共性和莊重性,具有極強政治隱喻。為此,俄羅斯廣邀七十多國領袖出席,但受克里米亞問題影響,西方國家集體拒絕出席,獨聯體的一些成員和東歐國家也不參加,後者甚至不承認蘇聯當年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等於向俄羅斯提出捍衞二戰歷史正當性的問題。好在金磚國家的中印南非三國力挺俄國,另外,德國總理默克爾雖不出席閱兵式,但翌日到莫斯科致意,也足以讓普京寬慰。

今次是中國元首第三次出席外國閱兵慶典,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五七年和二○○五年,當時毛澤東和胡錦濤也是出席紅場閱兵式,中國軍隊參加俄國閱兵式則是首次,這既顯示中俄在歷史問題和戰後國際秩序的維護上互相支援,也有助提升中國在二戰歷史上的地位。

二戰地位 有待提升

中國是二戰亞洲主戰場,為取得二戰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但正如有人分析,中國在二戰問題上話語建構能力一直很薄弱。猶太人把納粹屠殺建構成全世界的集體記憶,而中國的南京大屠殺則沒有達到這種層次,連帶中國抗戰在二戰中的地位迄今亦未得到相應書寫。此次中國應邀派兵出席反法西斯戰爭閱兵式,無疑是向世界表明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提升中國抗戰的歷史地位,從而向日本施壓,增強中國在二戰歷史問題上的對日攻勢。由此觀之,解放軍現身紅場不僅是對俄羅斯的捧場,更有重要地緣和歷史意義。

今次習近平出席慶典,是其第四次訪俄,也是兩年內第十一次會見普京。兩國元首頻頻會面,意味着中俄之間的戰略互信和相互協作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兩國這次共同簽署並發表了《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兩個聲明的簽署,一個表明中國所倡導的合作共贏國際秩序新理念被俄方接受;一個解決了「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問題,可望消除俄羅斯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猜忌。

毋庸置疑,中俄正處於蜜月期,如何保持這種蜜月關係,才是對兩國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