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土耳其兩大中東強國的雙邊關係時有起伏。五年前,土國同巴西攜手推動解決伊朗核問題方案,提出伊朗向土國交出庫存的鈾換取核燃料,從而減少伊朗手上的濃縮鈾,降低西方對伊朗可能研發核武的疑慮。該方案在美國反對下胎死腹中,卻無阻土國繼續為伊朗奔走。當時作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土耳其,在安理會上就一項美國提出制裁伊朗的決議案投反對票。

時移世易,自敍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伊、土成為冤家,伊朗同黎巴嫩真主黨一道支持敍國阿薩德政權,人口以遜尼派教民為主的土國則力撐反對派民兵。月來德黑蘭與安卡拉的戰略競爭加劇,土國總統埃爾多安訪問沙特,後來土國宣布支持由沙特領導、針對也門胡塞武裝分子的軍事行動,埃氏還公開批評伊朗企圖控制中東,令伊土關係蒙上陰霾。

不過,雖然土耳其就也門危機的立場同沙特接近,安卡拉卻十分歡迎伊朗與各大國就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認為隨着核問題的緩和,西方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可望結束,期待德黑蘭重返國際社會之日,伊土經貿關係將更上一層樓。側面看,目前伊土關係可以被理解為政冷經熱,但兩國明白,它們都是動盪的中東地區裏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勢力,不但要維持對雙方有利的經貿合作,即使利益不完全脗合,也不得不因應現實,避免鬧得太僵。

須保持戰略均勢

密切的伊土經貿關係一直是伊朗紓緩國際制裁的重要手段。目前土耳其對伊朗出口是四十億美元,伊朗對土國出口是一百億美元,伊朗總統魯哈尼稱,在明年底之前,雙邊貿易額將提升到三百億美元。能源是伊土貿易的重要內容,土國吸納伊朗九成天然氣出口,佔該國每年消耗百分之二十,土國則向伊朗輸出機械、鋼鐵和電器等。

土國總理達烏特奧盧在其著作中表示,土耳其、伊朗和埃及是中東三大勢力,它們跟二十世紀初主要由歐洲人一手締造的阿拉伯各國不同,具備深厚的歷史傳統和比較健全之國家機制,而且各有勢力範圍,土國掌握安那托利亞盆地、敍利亞和伊拉克北部,伊朗的利益覆蓋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拉克南部,而埃及是黎凡特和北非大國,三國即使時有競爭,卻有維持地區穩定的義務。這說明伊土雖是競爭對手,但也要保持戰略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