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六日為烏克蘭東部軍事衝突爆發一周年,烏東親俄分子去年初發動獨立公投,西方一口咬定俄羅斯推波助瀾,惟克宮在公投結束後按兵不動,未如克里米亞半島公投一役那樣打鐵趁熱,將廣大烏東地區併入俄羅斯。

有一種說法是,照顧約二百萬克島居民已令俄方財政壓力大增,克宮以冷屁股貼向烏東親俄人士熱臉,皆因實力有限。

俄國未將烏東併入俄羅斯有其他因素。倘烏東成為俄國領份,鞏固烏東以西邊防涉及的軍事布防規模,遠比將克島與烏克蘭切斷巨大。無論如何,烏東經濟發展落後,教俄國不得不思前想後,惟恐對抗北約東擴的戰略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烏東與俄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美國《紐約時報》去年六月十日一篇有關烏克蘭人到極北之地打工的專題報道提供了現成答案。報道指,在位處挪威斯瓦爾巴群島西部的主要聚居地巴倫支堡,是俄國國營煤礦公司Trust Arktikugol的基地,公司聘用四百名礦工、技術人員和支援人員,當中逾三百人來自烏克蘭,幾乎所有人祖籍是分離主義活動迭起的盧甘斯克省和頓涅茨克省。肯到巴倫支堡工作的烏克蘭人要多少有多少,皆因長駐當地打工所得報酬相當於烏東礦工工資至少三倍。

一名來自烏東盧省的三十三歲礦工表示,雖然工作沉悶、冰天雪地,但總比留在盧甘斯克安全和舒適,他為節省支出,攜同妻兒入住當地員工宿舍,一家人買的是公司專賣店從俄國運來的罐頭,在家中收看的是僅播放俄語節目的電視頻道,兒子在學校學的是以俄語和俄國文化為中心的課程。

基輔政府 不上不落

報道還說,俄國為保在斯瓦爾巴群島一帶的影響力,才會讓虧損連連的Trust Arktikugol營運下去。也就是說,這個讓烏克蘭人得以賺盧布、過貼近前蘇聯時代生活的理想國度,皆因俄國為開拓極北「放長線釣大魚」才得以維持。

烏東經濟落後,是俄歐也啃不下的雞肋。去年七月中,一架馬航客機在烏東被導彈擊落墜毀,烏東生人勿近形象更根深柢固,變成比雞肋更難啃之豬頭骨。在一面倒親俄、全身投向歐洲、左右逢源三條出路外,受烏東亂局所累的基輔親西方政府,面對的或是在俄羅斯與歐洲間不上不落的自毀不歸路。